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28549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棱二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学月测试卷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虐(n)杀贮(zh)蓄匀称(chn)恪(k)尽职守B躯壳(qio)倔强(jujin)提(t)防万恶不赦(sh)C挑衅(bn)雾霾(mi)可汗(khn)锐不可当(dn)D训诫(ji)干涸(h)玷(din)污相形见绌(ch)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诋毁憔悴菲律宾相得益彰B堕落奥恼口头禅眼花瞭乱C决别凫水金銮殿进退维谷D污秽湛篮禽流感厉行节约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清脆的喉咙。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

2、领了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位置。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是它的经济乘数效应却 ,而且不分国界。 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 你要求公道,我 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A卖弄不置可否即使就 B卖弄毋庸置疑既然就C夸耀无庸置疑既然就 D炫耀不置可否假如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是一句歌词。B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获得了政府奖励。C5月,眉山市政府召开“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主题教育活动。D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

3、重大课题。5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背后是雕龙屏。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A B C 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句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聪明)也 利(物质)尽南海B朔(北方)气传金柝然胡(为什么)不已乎C域(限制)民不以封疆之界智(聪明)子疑邻D猛浪若奔(飞奔的马)锦鳞(美丽的鱼)游泳 二、填空(18分)(1)沁园春雪中“ , , 。”三句运用想象,虚写出了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2)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表现农民吃苦耐劳品质和难以诉说的辛酸的诗句是 , 。 , 。(3) 在危急关头

4、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4) ,衡阳雁去无留意。 (5)过尽千帆皆不是, (6)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7)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为天下唱 通 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故不错意也 通 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三、文言文阅读(22分)(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5、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

6、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_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2分)_5.列举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2分) (二) 多多益善司马迁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上

7、:指汉高祖刘邦。差(C):高低。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7下列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B如我能将几何?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8翻译下列句子。(3分)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9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2分)四、现代文阅读(16分)32个未接电话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

8、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了解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

9、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去年,我上了

10、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

11、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原文荣获第十三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一等奖,整理为余义君,有删改

12、)1选文为什么用“32个未接电话”为标题?(2分)2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4分)(1)从叙述顺序来说,选文的第语段属于什么顺序?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2)为什么文中有关 “我”和小华被叔叔送回家这一情节只用了一句话来叙述?(2分)3运用选文的相关内容,在文中的“我”和妈妈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分析其性格特征。4分4选文的第语段都写到雪,心情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3分)5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说说选文对你的启示(至少说3个方面)。(3分)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9分)1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左右),然后写出新闻中议员和政务司司长共同强调一个重要词语。(4分)本报香港5月3日电 香港特区立法会财委会今天下午通过特区政府关于向赈灾基金拨款1亿港元,捐助四川省政府开展芦山地震救灾工作的决议。财委会以37票赞成、23票反对及1票弃权,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