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283963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1(附答案详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单选题在教学桂林山水课时,教师制定的感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教学目标属于()。问题1选项A.结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描述,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题干中“感

2、受美,体会情感”属于体验性目标,故选B。C项,表现性目标属于课程目标取向的分类中的一类,在教育情境的种种经历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如“参观动物园,讨论在那里看到的最有趣的几件事”。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知识性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基础知识的获得,主要包括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 单选题下列人物,属于奥地利作曲家的是( )。问题1选项A.舒曼B.海顿C.贝多芬D.李斯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艺术常识。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

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 ,古典主义时期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舒曼、贝多芬是德国人,李斯特是匈牙利人。故选B。3. 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推行( )。问题1选项A.小组教学B.开放课堂C.小班教学D.个别教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的义务教育规定,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

4、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故本题选C,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小班教学。4. 单选题殖民主义兴起后,非洲各地逐渐沦为殖民地,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问题1选项A.法国B.德国C.西班牙D.葡萄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法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1079552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35.6%,德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347034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7%,西班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08355平方公里,占

5、非洲总面积1%,葡萄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089089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故选A。BCD均为干扰选项,故不选。5. 单选题“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问题1选项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生态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第三,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劳动力;第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6、提高劳动转换能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高效扩大教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被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题干中,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说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因此,题干选B。6. 单选题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结构,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从此由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他们所认识到的DNA结构是()。问题1选项A.三链螺旋B.球状C.双链螺旋D.单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常识。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

7、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首先提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它所描述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是以双螺旋状存在的。故选C。7. 单选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王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调查报告的撰写和评分规则的制定,下列与王老师做法不符的是( )。问题1选项A.注重了学生的差别性B.注重了学生的创造性C.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D.尊重了学生的能动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题干中王老师鼓励学生撰写调查和制定评分规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提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选不符合的,故选A。8. 单选题思涵受不了继母的虐待,找到班主任刘老师求助。刘老师当即向

8、王校长汇报。王校长却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事我们还是别管了。”王校长的做法( )。问题1选项A.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保护儿童人身安全B.错误,学校应依法履行保护义务,积极采取救助措施C.正确,学校没有执法权限,光凭劝说无济于事D.正确,学校不是行政机关,无权干预家庭事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题干中王校长知道思涵遭受继母虐待的事情后,认为不需要管理,此做法是错误的,

9、应该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故本题选B。9. 案例题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罗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大多数用了通分法和化小数法解题,但由于粗心,有几个做错了。罗老师在小鹏作业本上写“用化小数法,不错!再细心点就好了。少数的用了画图法和估算法,且都对了,小萌也是,但图画得不规范,罗老师在她的作业本上写:字迹清秀,页面整洁,如果饼图画得规范些就好了。还发现一个“特例”,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小涛,在比较分数45和213大小时,用了化同分子的方法,于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解法独特,希望不断闪烁智慧火花。第二天上课,罗老师分类点评并讲解。拿到作业本后小涛看到评语很高兴,并主动找老

10、师。罗老师再次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品质。渐渐小涛对数学产生兴趣,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当上了数学课代表。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罗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材料中,罗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遵从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材料中,罗老师对小涛的解法作出肯定,表扬小萌的字迹清秀等,并没有因为学生存在的某些不足就批评、放弃学生,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

11、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材料中,罗老师在点评作业时,针对同学们不同的解题情况,对出不同的点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说明罗老师看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材料中,小涛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时,罗老师及时肯定小涛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充分发挥主动性、说明罗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到了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综上所述,材料中的罗老师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10. 单选题小文的学习成绩不好,但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限量版运动鞋或其他高档物品,看到有同学投来项目的目光,

12、感到十分满足,小文的心理防御方式是()。问题1选项A.升华B.转移C.补偿D.退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防御方式。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否认,隔离,潜抑,反向形成,合理化,升华,幽默,补偿。其中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联系题干,小文通过炫耀自己的运动鞋或高档物品,掩盖成绩不好带来的自卑。故选C。A项,升华,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

13、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跤等方式来满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如:“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都是转移的例子。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

14、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1. 单选题王老师经常反问自己:怎样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怎样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怎样提高学生成绩?这表明王老师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是( )。问题1选项A.任教前关注阶段B.早期求生存阶段C.关注教学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感到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题目中的王老师,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表明王老师处于关注教学情境阶段。A选项,是成为老师之前。B选项,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认可程度”,“同事间对于自我的认可程度”,“领导对于自己的满意程度”等。D选项,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比C选项更为成熟。故选C。12. 案例题材料二:张老师小时候非常内向寡言,后来遇到了擅长教隶书的李老师。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她走进书法这道门,人也变得开朗起来。隶书也成为张老师最喜欢的一种书体。成为教师后,为了教育学生,她不断尝试各种书体的临摹,并依据班上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因生习书”“以书育人”等系列书法练习活动。针对行为有些散漫的学生,她教以楷书,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