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280247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杨氏之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杨氏之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杨氏之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杨氏之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窗们乐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她的一种朋友问她有关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筹划。罗斯福小声问她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她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同窗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看来你们都听懂

2、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回绝了朋友,但是她并没有正面的回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措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典型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诸多。国内古代就有一种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她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人们想结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3、请人们齐读课题。懂得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二、初读理解、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教师最喜欢读书姿势原则的同窗。开始读吧。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2、同窗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3、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

3、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教师读好吗?谁乐意给教师点评。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乐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理解学文1、杨氏之子是一种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先来看一下根据课文变化的动画片好吗?看完动画片,觉得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聪慧的杨氏之子交朋友吧!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生:是“甚”的意思。师:你怎么懂得的?师:较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

4、常用的措施“看注释”,你真会学习。、请同窗们用看注释的措施同桌合伙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比比哪对同桌的学习效率最高,开始。3、哪对同桌乐意报告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教师合适予以点评、表扬。重点指引谁为谁设果?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懂得的?生:由于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她的爸爸,因此应当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措施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种重要的措施“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种会学习的孩子。(板书联系上下文)4、热情好客的杨氏之子为了招待孔君平,是怎么做的?请人们看(大屏幕)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桌

5、子上摆放了新鲜的水果,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呢?”5、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措施,请同窗们再细细地读文中最后一句话,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感悟。请同窗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教师给的提示自学最后一句话行吗?(大屏幕出示)你们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什么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你觉得她为什么这样说?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她为什么这样应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我们来分享人们的读书体会,谁来?生:我觉得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她说:“没有据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师:为什么她要说孔雀呢?(相机板书:孔雀孔君平)生:由于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

6、果。(相机杨梅杨氏之子)生:我觉得是孔君平在考考杨家小儿是不是传说的那么聪颖。师:这样说有道理。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她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她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她间接否认了孔君平的说法。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觉得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师:还可以说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固然不是我家的水果!生:我觉得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3、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师:指引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师: 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生:这孩子真聪颖。 生:孔君平

7、无言以对。师:可以用文中的一种词语来形容。生:聪惠师:请人们看惠的解释是?生:智慧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6、通过人们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畅通地讲出来,谁来试试?、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8、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9、比赛背诵课文。四、升华感悟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朴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严禁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

8、见,但是,目前,你走进公园,你会发现,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体现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师:布满关怀!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布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窗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毕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收集积累在体现上很有特点的语言,例如:歇后语、谚语、风趣故事、古今笑话等。收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五、总结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

9、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体现,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体现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让语言的美丽随着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教学目的: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对的、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结合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措施理解古文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3. 通过对“应声答曰”“未闻”等词句的辨析,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精妙和机智、风趣,感悟语言体现的艺术。4.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徐孺子赏月,进一步感受古文中语言的简洁、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教学重点

10、:1.理解课文意思,对的、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风趣。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读单元导读,理解单元学习规定童年中,正是外祖母那如沐春风般的话语,才使得主人公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就是语言的奇妙之处,就让我们走进第三单元:语言艺术,请人们默读单元导读,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规定。二、释题,初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1、通过比较,初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杨氏之子。人们都预习课文了,你们发现这篇文章跟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也同样吗?(篇幅短小、语言简洁、难懂

11、)对,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国内古代书面语言的称呼,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十分简洁。同窗们每天早读背诵的学而就是文言文。、引入课题,解题。读了课题,你懂得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解题)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如果姓李就是?姓王就是?要是你?在古代你就是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一读,读准字音目前让我们赶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检查通读状况师:同窗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教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多音字“为”和“应”的读音解决生字(诣字的读音,乃字的笔顺)在书上练习写乃字。、二读,读通课文师:字音都读准了,你能把句子都读通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朗读。3、

12、三读,对的断句师:我们说古诗是有节奏的,文言文也是有节奏的。(自己试着读一读)报告朗读,相机指引。重点指引: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师:其实古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看到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根据意思加的,由于古文都是非常简洁的,往往每一种字均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根据意思合适停止才干让人听得明白。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理解文意(一、理解大意即可,可就其中的两三个重点词理解的意思,体会它的用法,并一以贯之,在拓展阅读中也关注,学每一篇文均如此,学生有所得就行,不必字字句句都抠。二、板书列举出来的学习措施要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的时候自己尝试着联系起来,让学生去发现

13、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是用什么措施学懂的,从而掌握这样的学习措施。例如,在学生说到插图的时候可顺势导。在学习对话的时候引导学生说你会怎么说?看孔氏子怎么说的?读文。还可以找有关的几幅连环画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在回到文中找相应的是哪一句话,练习结合插图理解文章内容。哪些字词可以结合注释,哪些又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等。以此强化措施的掌握。)1、交流学习古文的措施师:同窗们都能对的朗读这篇古文了,可是我们要如何才干读懂呢?还记得我们此前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吗?你们是用什么措施来读懂古诗的?(板书:结合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措施)2、目前请同窗们用这些措施自学,可以在书上做简朴批注,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

14、记号。交流:(1)跟同伴说一说你都读懂了那些句子?尚有哪些不懂的看能不能跟同伴一块解决。(2)全班交流: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夫子家禽)预设:如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学生也许提出:(1)为(i)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指以示儿:(孔君平)指着(杨梅)以便给杨氏子看。以:来,以便。()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区别“家禽”古今意义的不同)3、理解了课文,相信同窗们会读得更好。(练习朗读)(读,多种形式的读,背诵积累)第二学时五、进一步探究,读懂文章,练习背诵

15、1.师:读了课文,你觉得杨氏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孩子?(聪颖)师: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的?读一读,画出有关语句,做简朴批注。2.细辨别,探究人物特点师: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师:为什么从她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谁来读一读孔君平说的这句话。指名读(1)“应声答曰”阐明反映不久,不假思考。(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那背后的意思就是说“孔雀不是你们家禽,杨梅自然就不是我们家果”。师:孔君平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你读懂了吗?(开玩笑)指名读,齐读。师:杨氏子有无听出孔君平的话中之意?你是怎么懂得的?师:你们能读出杨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吗?(课件出示比较句子)对比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是夫子家禽(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对话)师:真是一种了不起的孩子,这机智巧妙地应答既委婉地辩驳了客人的观点,又不失礼节。3、练习背诵。六、拓展阅读,迁移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