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27725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车床凸轮设计教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动车床主要靠凸轮来控制加工过程,能否设计出一套好的凸轮,是体现自动车床师傅的技术高低的一个标准。凸轮设计计算的资料不多,在此,我将一些基本的凸轮计算方法送给大家。 凸轮是由一组或多组螺旋线组成的,这是一种端面螺旋线,又称阿基米德螺线。其形成的主要原理是:由A点作等速旋转运动,同时又使A点沿半径作等速移动,形成了一条复合运动轨迹的端面螺线。这就是等速凸轮的曲线。 凸轮的计算有几个专用名称: 1、 上升曲线凸轮上升的起点到最高点的弧线称为上升曲线 2、 下降曲线凸轮下降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弧线称为下降曲线 3、 升角从凸轮的上升起点到最高点的角度,即上升曲线的角度。我们定个代号为。 4、 降角

2、从凸轮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角度,即下降曲线的角度。代号为1。 5、 升距凸轮上升曲线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我们给定代号为h,单位是毫米。 6、 降距凸轮下降曲线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代号为h1。 7、 导程即凸轮的曲线导程,就是假定凸轮曲线的升角(或降角)为360时凸轮的升距(或降距)。代号为L,单位是毫米。 8、 常数是凸轮计算的一个常数,它是通过计算得来的。代号为K。 凸轮的升角与降角是给定的数值,根据加工零件尺寸计算得来的。 凸轮的常数等于凸轮的升距除以凸轮的升角,即K=h/。由此得hK。 凸轮的导程等于360乘以常数,即L360K。由此得L360h/。 举个例子: 一个凸轮曲线的

3、升距为10毫米,升角为180,求凸轮的曲线导程。(见下图) 解:L360h/=3601018020毫米 升角(或降角)是360的凸轮,其升距(或降距)即等于导程。 这只是一般的凸轮基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而自动车床上的凸轮,有些比较简单,有些则比较复杂。在实际运用中,许多人只是靠经验来设计,用手工制作,不需要计算,而要用机床加工凸轮,特别是用数控机床加工凸轮,却是需要先计算出凸轮的导程,才能进行电脑程序设计。 要设计凸轮有几点在开始前就要了解的. 在我们拿到产品图纸的时候,看好材料,根据材料大小和材质将这款产品的 主轴转速先计算出来. 计算主轴转速公式是切削速度乘1000除以材料直径. 切削速

4、度是根据材质得来的,在购买材料时供应商提供.单位是米/分钟. 材料硬度越大,切削速度就越小,切的太快的话热量太大会导致材料变形, 所以切削速度已知的. 切削速度乘1000就是把米/分钟换算成毫米/分钟,在除以材料直径就是主 轴每分钟的转速了.材料直径是每转的长度,切削速度是刀尖每分钟可以移动的 距离. 主轴转速求出来了,就要将一个产品需要多少转可以做出来,这个转的圈数 求出来.主轴转速除以每个产品需要的圈数就是生产效率.单位.个/分钟 每款不同的产品,我们看到图纸的时候就先要将它的加工工艺给确定下来. 加工工艺其实就是加工方法,走芯机5把刀具怎么安排,怎么加工,哪把刀具 先做,按顺序将它安排,

5、这样就是确定加工工艺. 确定加工工艺的时候有几点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 2把相邻的刀具最好不安排在一前一后顺序加工,应该错开刀具安排,这样 就容易避免刀具相撞. 二. 确定一条基准线,一般以切断刀的靠近中心架夹头的那个面为基准.其余的 4把刀具在靠近基准面时留有一点距离.后面会有例子. 三. 尽量不要安排2把刀同时加工,以免互相干扰,出现不稳定情况.当然也有些 例外的,比如2把倒角一起加工有时候是可以的. 四. 合理的安排刀具,在刀具够用的时候倒角可以用成型刀最好. 区分好行程和空行程的步骤. 行程就是刀具在加工的时候;空行程则是刀具在未加工的时候. 我们在这开始讲空行程的角度计算方法: 1.

6、 凸轮开关夹,夹头弹开的时候的角度是10度,夹紧角度是15度. 2. 根据算得的生产效率来确定凸轮上升下降的空行程所要乘的比例系数. 当生产效率小于或者等于3的时候,凸轮上升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1,也就是 凸轮每上升1毫米,角度为1度.凸轮下降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0.7,也就是凸 轮每下降1毫米,角度为0.7度. 当生产效率小于等于8大于3的时候,凸轮上升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1.5,也 就是凸轮每上升1毫米,角度为1.5度.凸轮下降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1,也就 是凸轮每下降1毫米,角度为1度. 当生产效率小于等于14大于8的时候,凸轮上升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2,也就 是凸轮每上升1毫米,角度为2度.凸轮

7、下降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1.3,也就是 凸轮每下降1毫米,角度为1.3度. 当生产效率大于14的时候,凸轮上升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2.5,也就是凸轮 每上升1毫米,角度为2.5度.凸轮下降角度比例系数是1比1.7,也就是凸轮 每下降1毫米,角度为1.7度. 生产效率实际指的就是凸轮轴每分钟转的圈数,而不是产品每分钟做的个 数,因为产品简单的时候我们设计的时候甚至可以每圈做2,3个产品,可能 更多. 空行程说清楚了也就是这两个要点. 凸轮空行程的凸轮上升下降角度可以根据第2点全计算出来. 由于纵切自动车床一般都具有五个刀架和附件装置,因此它的加工工艺范围比较广,许多复杂的轴类零件也可以用这种机床一次

8、加工完成。 在纵切单轴自动车床上可以进行下列一些工作:车圆柱面、车倒角、车锥面、沉割加工、切断、车圆弧、打中心孔、钻孔、绞孔、镗孔、功内外螺纹、冲方孔等等其他工作。 前面我们讲完了空行程的计算方法,这里讲行程的计算方法. 凸轮设计里面除了行程剩下的全是空行程.在这也可以反过来用. 行程里面刀具加工的方法很多: 1. 左车外径 2. 右车外径 3. 成型刀倒角,圆弧,插槽等等 4. 切断 (1) 平面切断 (2) 圆弧切断 (3) 斜面切断 (4) 切断面往里面凹进去,也可以是产品后面打中心孔 5. 打中心孔(钩刀钩平底孔) 6. 根据凸轮和刀具配合移动走倒角,或者走圆弧 7. 沉割刀具清理外径

9、根部圆角或者批锋 8. 钻孔 9. 功牙,套牙 10 冲方孔(孔是正多边型的) 自动车床,以其无可替代的加工手段的优势,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青睐。而自动车床 使用的凸轮的设计,则成为使用此类机床的厂家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自动车床凸轮的设 计,即编写凸轮调整卡,对于不了解其本来面貌的人来讲,神秘、深奥;当对它有了稍微粗浅 了解的人 ,又会觉得不过如此而已,稍学即会。 其实,此项技术和其他任何门类的技术一样,“会易精难”。 依据机床说明书的提示来编写完成的凸轮设计调整卡,不一定是好的设计作品。 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理的工步编排。 二,合理的设定走刀量。 三,能得出较高的

10、生产率。 此外,还应在制造凸轮、调整机床时易于操作。 也可以这样说,要想作出一件比较优秀的设计作品,前提是能够深刻体味各个设计步骤的 实质性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你的设计作品与机床说明书中提示的方法相比较,不只是 形似,而是神似,甚至比其更优秀。 考核一个设计作品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是其最后得出的生产率的高低;生产率的高低, 取决于工作角度总和的大小;而工作角度总和的大小,则取决于工步编排得是否合理。由此看 来,合理的编排工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好工步编排 ,一 是要有相当时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点尤其重要。 一、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与作用

11、作为投资人,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尽可能高的效益;作为生产过程的组织者,都希望机床能生产数量和品种都尽可能多的产品,以缓解交货期代来的时间压力;作为操作工,都希望机床能够优质高产,以获得较高的收入。所以说,希望优质高产是所有与机床有关联的人的共同愿望。 那麽,现在就分析一下下面的这个公式,就可以知道机床的生产率究竟是怎样 形成的了。 N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元一次分式方程式。在这一公式里, A=函括了整个设计过程的全部计算内容。 n工a工360 式中: A=生产率单位=件/分 N=主轴转数单位=转/分 n工=某切削工步工作时的主轴转数 工=某切削工步工作时占用的角度 : 希腊字母。表示在

12、计算过程中某项数值的累计总和。 首先,介绍几个在设计中使用的专用名词: 工步 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动作称做一个工步。 切削时主轴转数 完成某一切削工步时主轴转过的圈数。 工作角度 完成某一切削工步时所占用的角度。 在“车”加工中,无论使用的是哪种类型车床,在切削前都要先确定 : 主轴转数。 每次进刀多少毫米(进刀深度)。 走刀时的速度(走刀量)。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切削三要素”。 自动车加工时的主轴转数,是由被加工材料的种类和直径决定的。 例:切削直径10毫米A3棒料时(此钢种属低碳钢),根据说明书中切削速度表给出的数值,是60m/分。即: 601000/(103.1416)1910(转) 据此,就可确定机床最接近此数值的主轴转数。 准确的选择主轴转数,是保持零件加工时工艺尺寸稳定的关键,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果主轴转数过快,直接影响刀具的使用寿命;而主轴转数过慢,又会因切削速度不够而造成 加工的零件工艺尺寸不稳定、光洁度不高等等缺陷。其他类型的车床,在加工零件时,一般是 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