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27548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区角活动案例分析 美工区活动案例案例背景:观察小朋友在活动中的互动,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闻闻把橡皮泥放在桌上并用手压平。 他把彩泥滚成 球,又把它略略压扁。“看,生日蛋糕。”把蛋糕推向栾焰博,“给”(栾焰博没有回答),闻闻把蛋糕拿回自己面前,把它揉成香肠状。“看看我做了什么? ”栾焰博:“这是什么?” “香肠”栾焰博伸出 胳膊抓住了香肠的另一端一一香肠变成两截,“变成两根香肠”。闻闻 拿起两段彩泥香肠揉成圆球状。栾焰博说:“给我”闻闻:“不给”。栾 焰博伸手抓过一个彩泥小圆球,他背朝着闻闻,在闻闻背上推了一把。 闻闻:“我的”。栾焰博:“不是”。闻闻生气了,发出怒吼。栾焰博 把彩泥给

2、了闻闻。栾焰博和闻闻把小彩泥球揉在一起,滚成大球,又 把它拉开揉捏。闻闻端来一个盘子,栾焰博把彩泥球放在盘子里,他 们拿给我看,“看,馒头”“看起来很好吃,我想吃面条,你们能做吗?” 他们拿回去,又开始将彩泥揉搓出面条形状。拿来给我看,我说:“谢 谢”。他们很高兴开心的笑了。案例分析:儿童对自身的情感已有了相当大的控制,能同时运用语言和身体语言 与别人交流,期间常常不需要成人的介入,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交流。两位小朋友不用成人的帮助就能在一起玩的很好, 当成人加入他们的 想象游戏时,他们异常开心。指导策略:指导要得当、适时、有针对性。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及表现,要作出适宜的、及时的反映, 提供适

3、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进行调整、补充、 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 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 己的情绪。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 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 后。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 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 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 游戏。生活体验区:宝贝厨房活动意图: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并为幼儿提供独立游戏的时间和空 间,让幼儿在游

4、戏中增长智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2、游戏中能有简单的游戏评价的标准:1、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情节。3、能尝试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具有初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早上一来园,邵新阳和婧婧就跑过来:“老师,我们想玩厨房”。 “当然好喽! ”还没等我说完,她们俩个就已经手拉手兴奋的跑进了宝宝厨房的区角。(教师评析:邵新阳和婧婧可能平时比较活泼、能干,而且很有主见,想象力较丰富。教师应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积极的为她们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你做饭,我来切菜,哎呀,我们还没有客人呢?(孩子思考)要不等周良骏来了我们叫他做客人好吗?”婧婧正一本正经的分配着角色。(教师评析:孩子已具备初步的角色分配的能力

5、,而且已学会自己思考并想办法解决角色分配时所碰到的困难,在孩子进行思考时,教师“不参与 ”,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游戏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幼儿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哎呀,我们的菜做好了,客人怎么还不来呀?真急死人了!”忽然听到新阳发出焦急的声音,“赶快先把菜装到盘子里吧!”新阳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拿着盘子正忙着盛菜。(教师评析: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再 现,积累孩子们一定的生活经验,而孩子也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 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充分体现了幼儿游戏的生活化。)菜都装不下了老师给我们一个大盘子好吗? ”新阳急急的跑到我 跟前 在那边我帮你去拿吧! 我赶紧跑去帮他拿了

6、一个大盘子。(教师评析: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与反应,觉察他们的需要,当 孩子向你求助时,应及时的给予帮助。)教师活动后反思: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 的游戏条件,特别是要小心的呵护孩子想像的幼苗,思维的火花,从 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言行无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与顿 悟,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此同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充分 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要告诉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 这样更 能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在幼儿自 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间接、侧面指导的方法来调动孩子 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在

7、游戏活动中,应通过教 师的组织、引导,来促进和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他们能够 在玩中学习、玩中进步。科学区活动案例:沉浮实验 案例描述:下午吃完间食区域活动时间,张宗洋到科学区发现玻璃缸,他好奇地 看看,拿起一支铅笔扔到水里,发现铅笔浮在水面,又拿起螺丝钉扔 到水里,螺丝钉沉到水里,她开心极了,继续扔其他的物品,郭立铭 来了,想把东西从水里捞出来,张宗阳不让,“我先来的,不让你做。 郭立铭说:“我给他捞出来。” “那我们一起捞吧。”他们捞出来, 又扔到水里,玩得很开心。“那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吧。” “好吧” 他们又找来积木、扣子等物品。“东西那么多,我们记不住什么东西 沉到水里,什么东西

8、浮在水上怎么办? 我来参与他们的活动,经过 商量后决定,我来画物品,浮在水上的小朋友画,沉到水里画“X”。他们很开心的画出来。案例分析: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往往随意摆弄材料, 活动缺乏目的 性,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 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 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指导策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 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指导。教师应善于从中去判断、分析、捕捉幼儿所传达的信息,灵活调 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和指导策略,将孩子的需要转化成我们的教育目 标,从而引导孩子有目的的展开活动。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 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 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 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 平、兴趣和需要。教师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 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 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 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