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275176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X: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

2、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

3、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水力外表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 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3.0/8=0.375m3/s,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1、 沉淀局部有效面积 式中 A沉淀局部有效面积m2; Q设计流量m3/s; q 外表负荷m3/m21.5 m3/m2.h m3/m2.h 设计中取q=0.9 m3/m2.h2、 沉淀池直径 式中D沉淀池直径3、 澄清区高度 式中 沉淀池澄清区高度mT 设计中取t=2h

4、,4、 污泥区高度 式中 污泥区高度m T污泥区停留时间h R污泥回流比% X氧化沟中污泥浓度mg/l Xr二沉池排泥浓度mg/l 设计中取T=2h,R=50%,X=4000mg/l,Xr=12000mg/l5、 池边水深式中 h2池边水深m6、 污泥斗高度 式中 D1污泥斗上口直径m D2污泥斗下口直径m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设计中取D1=4.0m,D2=2.0m,=607、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 式中 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D沉淀池直径m D1沉淀池污泥斗上口直径m i沉淀池池底坡度 8、 沉淀池总高 式中 H沉淀池总高m 二沉池超高m池边水深m 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

5、m 污泥斗高m 设计中取=0.30m,=3.15m,=0.8m,=1.0m,9、 校核径深比二沉池有效水深为4.25m,直径为45m 满足规X6.5.12,二沉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0、进水槽的设计 采用环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孔径为50mm,并加100mm长短管。进水槽 槽中水深h 式中 h进水槽水深m R污泥回流比% B进水槽宽度mV进水槽中流速m/s进水槽布水孔数布水孔平均流速 式中 Vn t导流絮凝区平均停留时间s,池周有效水深为24米时,取360720s污水的运动黏度,与水温有关 Gm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1030 本设计中取t=7

6、00s,Gm=20,水温为20时,10-6m2/s布水孔数n= 式中 S单个布水孔面积m2布水孔间距式中l布水孔间距m D二沉池直径(m) B进水槽宽度m n配水孔数个校核Gm 式中 V1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m/s,V1=,取=1 V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m/s,V2=Q/f 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m2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如此 V2=Q/f=20,在1020之间,满足要求。 12、出水局部设计环形集水槽的设计 采用周边集水槽,双侧集水,每池只有一个出口。 集水槽宽度b 式中 k集水槽流量m/s 集水槽起点水深为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出水堰设计 出水采用90三角堰,单个三角堰流量q1

7、 式中 H1堰上水头m,设计中取50mm 三角堰的个数n1= 外侧出水堰中心距l1= 内侧出水堰中心距l2= 式中 l1外侧三角堰中心距m l2内侧三角堰中心距m L1外侧三角堰周长m L2内侧三角堰周长m n1外侧三角堰个数个 n2内侧三角堰个数个 D1外侧三角堰圆周直径m D2内侧三角堰圆周直径m 设计中取D1=41.8m,D2=40.4m,n1=410个 , n2=396个= 13、校核堰口负荷 式中 二沉池堰口负荷L/s.m Q单座二沉池设计流量m3/s D1出水渠平均直径m 设计中D1= 满足规X要求。 14、校核固体负荷 式中 G固体负荷kg/(m2/d) X悬浮固体浓度mg/l A二沉池水面面积m2 满足要求。 15、二沉池与出水堰计算简图 1、刮吸泥机4.5m,厂家:某某市某某区新泰隆科技某某。 2、出水堰板 二沉池出水采用双侧出水三角堰,三角出水堰根据设计堰板的规格选择,材料为不锈钢制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