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27315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仿真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仿真模拟试卷一(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2.东汉顺帝时期,尚书令左雄建议,凡举来之人,须先初试于府,次复试于端门。自此,察举制度除重名声外,又增加考试。这种改革()A.革除了察举制的固有弊端B.使用人权收归中央政府C.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D.打破以门第选官的格局3.据记载,宋

2、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4.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5.1900年7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在上

3、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并发动和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此举表明唐才常主张()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C.排满兴汉 D.太后还政6.1905年后,中国报纸杂志中“国民外交”一词增多。如“国民为外交之主体”,“扫除其所谓专制的朝廷外交之误想,一变而为立宪的国民之外交”等。“国民外交”的流行表明了当时的中国()A.政府外交逐渐转向被动 B.近代国际观念深入发展C.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D.传统外交观念开始动摇7.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

4、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8.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在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和国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和支持水稻杂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的直接原因是()A.我国农业技术比较落后 B.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C.我国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D.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需要9.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授予

5、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A.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B.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C.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D.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10.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地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感到工人阶级的存在。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局更使工人阶级最终意识到他们要反对的不应该仅仅是机器。材料说明()A.资本主义加剧了社会分化B.工人运动推动了工人阶级走向联合C.英国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D.社会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11.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

6、、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发现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这是由于苏联()A.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B.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滞后C.企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差D.重工业比重大,工业畸形12.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A.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B.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C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3题25分

7、,14题12分,15题15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以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这里不仅有充足的阳光,而且有着大批从事种植业的廉价劳动力奴隶。他们在监工皮鞭的鞭笞下艰辛地劳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甚至妻离子散。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胜利是几百万青年人决心牺牲他们生命来维护国家的完整在战场上取得的。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材料

8、二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2年中,名义上是统一的“国民政府”,实际上派系林立,战争连绵不断。其中,中原大战就战争规模、延续时间、战区面积、损失程度等方面看,都是近代中国史上最大的军阀 混战。中原大战于1930年2月拉开序幕,它是国民党内以阎锡山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为瓜分地盘,争夺政权而与蒋介石展开的一场相互厮杀。大战历时7个多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多元,死伤30多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派最终败北,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后,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陈鉴波中华民国春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

9、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中原大战”与美国“南北战争”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启示。(1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1934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下表为福建“新生活运动”十年(19341943年)中公开禁止与提倡的主要事件。年份公开禁止与提倡的事件1934革除婚丧寿宴浪费;实行分期清葬,禁止男女浴堂同座;禁止麻风患者在外行乞;禁止中小学生蓄发1935厉行集会收拾运动;严禁本市迎神赛会1936禁止学生乘车上学以纠惰风;禁止男女评话员对口说书;纠正妇女烫发及裸腿1938举行短装运动示范游行;劝导永安居民人畜隔离;发动历年换算运动1939禁止内地民间

10、停尸陋俗;公布禁止抽烟范围,包括汽车、戏院、会场、行路、山林等五项1940宣传禁烟禁毒;发动各级分、支会提取普度迷信费以救济出征军人家属,慰劳伤兵1941推广各业使用消毒锅1942禁止裸体水浴1943厉行卫生宣传;举行游泳、龙舟比赛根据表格所给信息,概括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两个特点并加以说明。(12分)15.请在A、B、C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A.【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末,监察制度形同虚设,吏治松弛,官吏队伍贪腐严重。明初,因权力的再分配和缺乏相应的监察机制,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系之间斗争激烈,左丞相胡惟庸更是掌“生杀黜陟”大权。洪武十三年(

1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藉左丞相胡惟庸案发,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罢御史台,改置都察院。“罢御史台者,非罢御史,罢其总领之御史大夫”、只设左、右御史中丞,正二品,这样监察百官的长官与六部长官平级,以便互相牵制。都察院作为独立的监察系统与政务、军旅并列。在都察院系统之外,还构建了一个由皇帝直管的六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六部,同时亦限制都察院的权力过大。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在中央监察方面权责范围基本一致,只是在系统、组织机构方面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又互为表里。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道,每道设置按察司,巡按州县,考察官吏。除此之外,在洪武年间先后订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监察法规,主要有大明律宪纲

12、条例奏请点差出巡事宜等。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太祖监察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6分)B.【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从20世纪初美国政府把目光从美洲转向了世界,美国国内就产生了孤立主义思潮。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世外桃源,提出了“坚守美洲堡垒”,反对插手世界事务。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主要关注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普遍对国际事务不感兴趣,孤立主义势力趁机崛起。面对孤立主义的阻挠,罗斯福因势利导,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让英法

13、顶在第一线应付德意的威胁。当德国正式迈出扩张步伐时,罗斯福政府同样认为希特勒的侵略目标只限于德意志人居住区,因此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直到德波战争爆发后,才逐渐同法西斯相对抗。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篇)(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原因及表现。(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带来的影响。 (6分)C.【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即位后,

14、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5、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9分)一、选择题1.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工艺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说明当时中原文化传播到各诸侯国地区,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王统治范围的扩大和天下共主地位的巩固,同时必然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扩散与传播,故D项正确;“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诸侯国青铜器物的来源是周王室对诸侯的赏赐,故B项错误;各诸侯国未必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分封对象还有先代贵族和功臣,故C项错误。2.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察举制中增加了考试的程序,科举制就是以考试为基础,所以东汉的察举制改革为科举制的开创提供借鉴,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D项是科举制的影响。3.C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宋朝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扩大,“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