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26866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力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二、教学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的理解。三、教学难点: 1、压强概念的理解;2、利用压强的有关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四、教学方法:列举实例、实验探究法。五、课时数:1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同学们用两手的食指同时分别按一下笔尖和笔尾两端,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析:两手对笔的压力相同,为什么产生的效果不同呢

2、?(按笔尖的食指要疼一些)学了本节知识我们就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二)、新课:一、压力:分析以下图:得出: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且指向被压物体。作用点:作用于物体表面。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探究一:把实验小桌放在海棉上,在其上面分别放一个200克和二个200克钩码,让学生观察海棉的凹陷程度,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2、实验探究二:在实验小桌上放一个200克钩码,让学生观察海棉凹陷程度,把实验小桌倒置过来且放一个200克钩码,观察其陷程度;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现象,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3、,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物理学上,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三、压强:1、压强的定义: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压强: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2、用速度和密度的定义类比方法让学生得出压强的公式:F= pS 强调:S是指被压物体的受力面积也即是相互挤压 p=F/S 的两物体的接触面积 S= F/p3、压强的单位:压力F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的单位是:米2,则压强p的单位是:牛/米2 ,称为帕斯卡,符号:Pa。说明1 Pa的物理意义。4、举例说明1 Pa的大小。四、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先从压强公式出发,让学生进行讨论

4、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然后结合课本实例,教师再举出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如用碗边沿打鸡蛋比用手握鸡蛋要容易烂的多等,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三)、应用举例:1、让学生回答新课前提出的问题。2、一辆质量为50t的坦克在水平地面上,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的大小。要注重分析,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在计算过程中,注意重力的计

5、算,不能写成F=mg, F=G=mg 。3、一个人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如何使他对地面的压力迅速增大一倍。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5、讨论课后练习4、5题。(四)、知识小结。先让学生讨论本节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再归纳、补充。 (五)、课后练习:课后作业1、2、3、题。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3、突出“分析论证”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2、知道连通器和安的原理;了解一些连

6、通器的应用实例。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二、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探究及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公式的理解、应用。三、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及实验探究。四、教学方法:推理法、自主探究法。五、课时数1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一)、巩固引入:1、压强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回答、再补充;对第2个问题再加以解释,演示迷你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又易于流动,所以液体对容器壁和底部也有压强。引入新课。(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1、教师先举出一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学生熟悉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7、2、公式推导: 假想液体中有一高为h、截面为s的水柱: 水柱的体积为:V = sh, 水柱的质量为:m = V 水柱对底部的压力: F = mg = Vg = shg 水柱对底面的压强为:p = F/S = shg /S = gh分析公式得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三)科学探究:本实验探究是为了验证理论推导的结果。1、通过学生阅读加油站内容,了解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让学生讨论、设计、制定探究方案:3厘米、6厘米深处压强。3、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盐水、一组用水,使水和盐水的深度相同。4、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5、学生交流:让各组代表讲解本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及可得出的结论。6、

8、分析论证:在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四)应用举例:1、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2、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装有等深的同种液体,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A PB;底部受到的压力FA FB;若将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桌面受到的压强(容器重相同)PA PB。3、为使某高层建筑内距在面高度为80M的水龙头有水,安装在地面上向此高层建筑供水的高压水泵产生的压强至少要 Pa 。(五)、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六)、讨论课本作业第1题。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2、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9、二、教学重点:1、连通器的原理;2、应用连通器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教学难点: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实验、举例法。五、课时数1课时六、主要教学过程:(一)、演示激趣引入:1、用自制的U连通器演示课本822实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高底。2、先设问:展示连通器模型,让学生猜想:装入水后各不同形状内的水平会怎样?然后进行演示实验。(二)、连通器:1、连通器:上部开口下部连通的仪器。它是液体压强的重要应用。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装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相平。3、对照挂图或示图,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讲解液面总保持相平的道理。4、应用举例:(举一些

10、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例子)告诉学生连通器就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重要应用。 三峡已经使用和正在建设中的通航用的船闸;过路涵;家庭中厨房和厕所中下水道的弯管。并讲解其应用。(三)、液体压强的传递:1、演示:装满水的溥塑料袋,用针迅速扎几个小孔,用力挤压,让学生观察:水向各个方向喷出。引出帕斯卡原理。2、液体传递压强规律即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在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适用条件:所有密闭液体。3、帕斯卡原理的应用:它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利用挂图引导学生分析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得出: F1/S1 = F2/S2(四)、本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五)、练习

11、:1、让学生分析挂图:船闸通航经过(这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2、课本作业的第2题。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2、知道托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关系。二、教学重点:有关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三、教学难点: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四、教学与学法:实验、讨论。五、课时数:1课时。六、主要教学设计:(一)、演示引入:由实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如果倒置过来放手后,让学生

12、猜想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并将水杯逐渐倾斜直至水平,纸片仍不掉。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呢?学习了本节课知识,就知道了。(二)、大气压强的产生:1、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也叫空气层,空气是否有质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指出:空气是有质量的,让学生查看密度表(注意条件):空气密度为:1.29kg/m3 ,当体积很大时,质量也是很大的。让学生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宽、高,试计算一下教室内空气的质量。2、用类比的方法(液体压强的产

13、生)让学生讨论:空气有质量又易于流动,所以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演示课本铁皮罐变形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4、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是很大的。5、让学生阅读信息窗感觉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神奇。(三)、大气压的测量:1、利用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强?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注意引导,让学生思考:水银柱为什么下降到760mm高时就不再下降了?正说明:此时的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相等的。2、让学生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四)、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气压计。1、结合实物及挂图讲解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管式弹簧压强计的原

14、理。2、举例说明气压计的应用:蹬山用的蹬高计、飞机机舱、汽车轮胆、太空舱等都离不开气压计。(五)、大气压的变化:1、由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结合课本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就越小。2、沸点与压强的关系:(1)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2)演示实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分析得出:液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低。(3)应用举例:高压锅煮食物为什么比普通锅熟的快;利用大气压可以判断高度;还可以预报天气。(4)让学生阅读信息窗,增大学生的知识面。(六)、本节应用举例:1、解释:课堂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平口杯用硬纸片盖住,倒立、倾斜时为什么水不会流出?2、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塑料挂衣钩,用力按在光滑的墙壁上,就可以挂重物而不掉,为什么?3、将试管装满水,堵住管口,倒立插入水中,缓缓向上提(管口不离开水面),试管中的水会流出吗?为什么?八、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作业:1、自制水气压计,并用自制的气压计,观察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告诉学生制作方法) 2、课本1、2、3题。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知识要求:1、通过实验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