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2667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师范大学原则试卷答案 科目 地貌学 (A卷)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过去的河谷底部因河流的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的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的谷坡上。此类地形称为河流阶地。2、沙粒休止角在砂质斜坡上,当沙粒的下滑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时的斜坡角度。、海蚀崖由于波浪的侵蚀,海蚀穴扩大和加深,其顶部岩体会发生倒塌,从而产生陡峭的岩壁。该岩壁称为海蚀崖。4、雅丹地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去的湖泊底部因湖水变干后,会在沉积物中产生龟裂。风沙流沿着龟裂不断的侵蚀,将会加宽加深这些龟裂,形成沟槽;沟槽间的没有被侵蚀掉的沉积物部分便成为垅脊。这种过去湖泊底部垅槽相间分布的地形称为雅丹地形。、潮流

2、界在有潮汐河口地区,涨潮时潮水溯河流而上所能达到的最远点,称为潮流界。6、冰斗在过去的雪线附近,由于频繁的冻融风化作用,某些原始洼地会不断的被蚀加深加宽,最后形成一种围椅状的、三面为陡峭的岩壁环绕,一面有一呈反坡地形、指向坡下方的开口。该地形称为冰斗。二:简答题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盾形沙堆形成后会成为风沙流的障碍。在风沙流的作用下,迎风坡被蚀后退,坡度变得和缓。背风坡因漩涡流的作用,坡脚处的沙粒沿斜坡向上方堆积,导致坡度陡峭。在此作用之下,沙堆会发生移动。由于沙堆两侧的高度较中部低,因此,两侧移动的速度要快于中部。成果产生了两个翼角,形成新月型沙丘。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

3、律。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弯曲型河床会发生凹岸被蚀后退,凸岸泥沙堆积迈进。成果使得弯曲度越来越大,弯曲河床的上下游在弯曲颈部位直线距离越来越近。最后,也许在一次特大洪水期发生截弯取直,产生牛轭湖。3、简述国内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批示的古气候意义。黄土、古土壤的特性差别是由于其形成时所受到的风化作用强度不同而产生的。国内是东亚季风区,强夏季风-弱冬季风和强冬季风-弱夏季风的交替变化决定着区域风化作用的强度变化。黄土形成时批示着古气候是干冷的,为强冬季风弱夏季风;古土壤形成时则正好相反,为湿热的,为强夏季风-弱冬季风。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种阶段,每个

4、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一种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区域Kas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种阶段: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幼年期:Karst地貌的发育比较弱,只在地表浮现石芽、溶沟和少量的落水洞等地貌;地下rst极不发育。青年期:地表落水洞、漏斗广泛发育,地表水大量的注入地下,地下溶洞广布。壮年期:由于地表的不断被溶蚀以及地下溶洞的扩大,溶洞顶板浮现倒塌。地下河重新出露地表成地表河。石灰岩峰丛峰林开始浮现。老年期:地表进一步被溶蚀减少形成广阔的溶蚀平原;石灰岩山峰进一步被蚀后,只留下少数的孤峰地形。三:问答题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涉及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泥

5、沙的横向运动:第一,水下岸坡上的泥沙在波浪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在一种波浪周期内是做“Z”字形运动。第二,水下岸坡下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向海的。水下岸坡上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向陆的。水下岸坡中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为零的。第三,在此运动控制下,水下岸坡的形态最后将成为一凹形曲线,上半段坡度变陡,下半段变缓,使得整个岸坡都趋向于“中立”状态。第四,泥沙的横向运动会形成水下阶地和海滩、滩脊等地形。泥沙的纵向运动:第一,水下岸坡上的泥沙在波浪和自身重力作用下,除有垂直于岸线的横向运动外,尚有平行于岸线的纵向运动。第二,水下岸坡下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

6、内的实际位移除有纵向分量外,横向分量是向海的。水下岸坡上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除有纵向分量外,横向分量是向陆的。水下岸坡中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只有纵向分量,没有横向分量。第三,在此运动控制下,水下岸坡的形态最后将成为一凹形曲线,上半段坡度变陡,下半段变缓,使得整个岸坡都趋向于“中立”状态。沿海岸带产生稳定的沿岸泥沙流。第四,由于岸线的转折,会产生沿岸泥沙流的堆积。向海转折处的海湾会形成沙滩;向陆转折处会形成沙咀。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论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在口门附近形成沙坝,在两侧岸边形成沙嘴,导致河口分汊。另一方面,由于涨落潮流的影响,北支汊道淤积强烈

7、,南支汊道成为主汊道。再次,口门沙坝会与北岸合并;南支汊道口门附近又会形成新的沙坝,导致河口再次分汊。现代雪线(4000m a.s.l.)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冰斗B (32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冰斗A (27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图1第四,在如此循环下:沙坝产生-河口分汊-沙坝并岸 - 新沙坝再产生-河口再分汊-沙坝再并岸,便逐渐形成长江三角洲平原。四:实践分析题、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的分布状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冰斗位置批示着过去的雪线位置。

8、由图可知:在距今万年左右,区域气候较寒冷,雪线也很低。之后,气候变暖,雪线后退抬升;但在距今约3万年左右时,气候回暖停止。再后,气候再变暖,雪线又开始后退抬升;但在距今约万年左右时,气候又稳定了一段时期。1万后,气候仍在回暖,雪线上升,并在今天至海拔4000m处。、在一山区修建公路开挖路堑要通过几种不同的地质地貌边坡地段。请根据图中的A、B、C三个边坡地段状况,选择在哪一种地段工程建设最安全,哪一种地段最不安全,并阐明理由。坡面岩层产状拟开挖路堑拟开挖路堑坡面岩层产状岩层产状坡面拟开挖路堑图2ABCA处最安全,由于软弱面倾向与坡面或地堑边坡倾向相反。B处最不安全,由于软弱面倾向与坡面或地堑边坡

9、倾向相似,且倾角不不小于坡面或地堑边坡倾角。废弃河床A年代为距今2万年左右现代河床断层F图330m70m150m废弃河床B年代为距今8万年左右废弃河床C年代为距今15万年左右3、由于断层F的水平错动,河流R的河床常常发生改动乃至被废弃。图3是野外实测的在断层南盘上于现代河床东侧被废弃掉的几种不同步代的古河床。试据此分析该断层的类型(是左旋还是右旋)、自距今15万年来的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活动的时间。自距今5万年来,该断层发生过三次左旋活动,第一次活动发生在距今1万年左右,活动幅度有80;第二次活动发生在距今8万年左右,活动幅度有40m;第三次活动发生在距今万年左右,活动幅度有0m。一:名

10、词解释1、河床纵剖面 河流从源头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2、风蚀蘑菇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基岩突起在长时期的风沙流作用下,其根部受蚀最为强烈,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底部小、上部大的如蘑菇状的风蚀地貌景观。、海蚀穴 海面附件的波浪对基岩海岸岸线处的岩体产生强烈的侵蚀,由此,在岩体中形成向岩体内部发育的凹穴。该凹穴称为海蚀穴,它代表着当时的海面位置。4、石林 由于地表水的溶蚀,石灰岩中会产生溶沟和石芽。当溶蚀不断进行,石芽高度不断增高,达到m以上时,我们就称之为石林。5、黄土塬 黄土高原地区的顶面平坦、周边为沟谷包围的台地,其范畴可十分广阔,能达数千平方千米。其形成常常与下伏古夷平面有关。6、峡湾地形

11、冰期时形成的冰川“U”型谷在间冰期时会被上升的海水沉没,由此形成的狭窄海湾可进一步到大陆腹地。该地形称为峡湾。二:简答题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的特性、成因、构造、演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其有如下某些分支学科: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等。2、什么是河流阶地?导致河流阶地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过去的河谷底部因河流的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并高出洪水位的高度,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的谷坡上。此类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导致阶地形成的因素有侵蚀基准面的下降、构造的抬升和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3、什么是Karst漏斗?形成ars漏斗的因素有哪两种?石灰岩地区

12、地表浮现的某些圆形或椭圆形碟形洼地,直径数十米,深十几米;其底部一般有一落水洞。这里是地表水汇入地下的通道。其形成可由两种因素:溶蚀漏斗、倒塌漏斗。4、什么是风沙流?风沙流具有哪些重要特性?具有沙粒的气流,该气流中的沙粒重要集中在近地面3cm特别是10c厚的气流层中。其特性:风沙流的风速一定是不小于起沙风速的,(不小于4-5ms);风沙流中的沙粒运动有悬移、跃移、蠕移三种方式,其中以跃移为主;在垂向上,风沙流中的沙流集中在近地面0c,特别是0m厚的气流中;风沙流对地表物质可以产生磨蚀、吹蚀三:问答题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涉及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泥沙的横向运动:第一,水下岸坡上的

13、泥沙在波浪作用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在一种波浪周期内是做“Z”字形运动。第二,水下岸坡下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向海的。水下岸坡上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向陆的。水下岸坡中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是为零的。第三,在此运动控制下,水下岸坡的形态最后将成为一凹形曲线,上半段坡度变陡,下半段变缓,使得整个岸坡都趋向于“中立”状态。第四,泥沙的横向运动会形成水下阶地和海滩、滩脊等地形。泥沙的纵向运动:第一,水下岸坡上的泥沙在波浪和自身重力作用下,除有垂直于岸线的横向运动外,尚有平行于岸线的纵向运动。第二,水下岸坡下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除有纵向分量外,横向

14、分量是向海的。水下岸坡上半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除有纵向分量外,横向分量是向陆的。水下岸坡中部的泥沙在一种波浪周期内的实际位移只有纵向分量,没有横向分量。第三,在此运动控制下,水下岸坡的形态最后将成为一凹形曲线,上半段坡度变陡,下半段变缓,使得整个岸坡都趋向于“中立”状态。沿海岸带产生稳定的沿岸泥沙流。第四,由于岸线的转折,会产生沿岸泥沙流的堆积。向海转折处的海湾会形成沙滩;向陆转折处会形成沙咀。2、哪些条件易于导致滑坡的发生?实践中如何避免倒塌的发生?1)地下水:减少斜坡上物质颗粒之间的吸附力;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增长土体的重量;产生浮托作用,减少土体与滑动面间的摩擦系数。2)地

15、表水:对斜坡坡脚的侵蚀;增长土体的重量和减小其摩擦力。3)地质因素:节理、断层影响着斜坡上岩体或土体的破碎状况;软弱面的产状与斜坡坡面产状的关系不同,坡面的稳定性是不同样的;构成坡面的基岩岩性不同,发生滑坡的也许性也不同,千枚岩、页岩、泥岩构成的山坡易发生滑坡。4)地震:起到触发或激发作用5)人为因素:变化斜坡的自然坡度;增长斜坡上的物重;导入地表水入地下,减少了斜坡的力学强度。滑坡的防治打防滑桩;砌拦墙;平坡;疏导地下水,减少斜坡土体岩体中的含水量。断层F河床T1 (6m)T1 (10m)T2 (18m)T2 (14m)T3 (25m)T3 (35m)T4 (44m)T4 (60m)图1四:实践分析题、由于断层F的间歇性垂直运动,在断层上下游的同一级阶地高度会浮现差别。试根据图4的实测阶地高度变形数据,分析该断层自T级阶地形成以来的活动特点(涉及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发生的年代)发生了三次活动,第一次发生在T4形成后来、T未形成前,幅度m;第二次发生在3形成后来、3未形成前,幅度也是6m;第三次发生在T1形成后来,幅度4m。河流A水库大坝滨海沙滩B海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