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淀粉的踪迹_教科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260797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淀粉的踪迹_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淀粉的踪迹_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淀粉的踪迹_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淀粉的踪迹_教科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淀粉的踪迹?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 ,在科学课中我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下面我结合?淀粉的踪迹?一课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淀粉的踪迹?是科教版科学三上的内容 ,本课是继“稻谷的观察、“大米的观察、“米饭的观察等活动后 ,对淀粉的进一步探究与认识。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 ,“区分淀粉和滑石粉“根据滴入碘酒后的蓝色深浅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寻找淀粉在生活中的踪迹。我确定了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并体验科学探

2、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探究 ,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科学习惯;2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 ,科学记录的探究能力;3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响 ,并能根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都含在哪些食物中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设计实验 ,将淀粉与滑石粉混合在一起再根据滴入碘酒的颜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 ,引导猜测 在引入这一环节 ,我用魔术表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进行猜测 ,很自然的引入本课

3、探究主题。二、设置障碍 ,形成假设课上我把没有贴标签的淀粉和滑石粉摆在桌子上 ,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区分 ,当学生想到用碘酒时 ,提出假设“假设两包粉末里分别滴上碘酒会怎样?“假设把淀粉和滑石粉混合 ,再滴碘酒会怎样呢?学生的猜测各不相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成了必然。三、实验验证假设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 ,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找出淀粉和滑石粉、蓝色深浅判断淀粉含量多少的探究活动 ,用实验证假设。四、进行解释 ,表达与交流 实验完毕 ,各组之间进行汇报 ,交流自己的发现 ,得出结论。五、运用结论 ,实践检验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食物中寻找淀粉的踪迹 ,表达了学以致用的原那么。本次教学活动我

4、的教学特色主要将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根本理念上 ,突出以下几点:1、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出发点 ,重视猜测环节的训练 ,形成假设 提出问题进行猜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两个根本环节 ,在这节课中 ,我注意让猜测贯穿于科学探究中 ,如魔术中为什么用喷壶一喷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有的学生猜测可能字可能是淀粉写的 ,喷壶里的液体可能是碘酒 ,还有的学生认为字是用蜡写的 ,答案五花八门 ,尽管有的学生猜错了 ,我还是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因为大胆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在区别淀粉和滑石粉时 ,我让学生猜测碘酒分别滴在淀粉和滑石粉中会怎样;当淀粉和滑石粉混合时 ,我又让学生猜测滴入碘酒会发

5、生什么变化;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动力 ,有了动力 ,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 ,再好的教师也是教不会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这节课共有三个活动 ,内容多 ,活动量大 ,每一个活动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 ,在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中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培养 ,让学生真刀实枪的搞科学 ,肯花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 ,表达了科学探究式学习不仅仅追求一个结论 ,更重要的是一种经历 ,是体验 ,感知与认识的过程。3

6、、科学探究中教师的引导、参与不容无视在三年级学生意识里 ,实验前没有什么方案 ,需要教师引导 ,在第二个活动中 ,我先让他们小组商量怎样把淀粉和滑石粉混合 ,实验几次 ,再根据他们的设计步步追问 ,最后确定出合理全面的实验方案。实验时 ,我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 ,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因为探究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参与。此时 ,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 ,形成了浓厚的科学学习气氛。4、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学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探究的最终目的也就在于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十几种常见的食物 ,让他们在食物中寻找淀粉的踪迹 ,探究活动再次

7、引向深入 ,通过总结还发现淀粉主要含在谷类薯类食物中 ,而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水果中很少含有淀粉。探究出了这个结论 ,再让学生判断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就容易多了。本节课在教学组织上和一些细节上还有很多欠缺 ,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1、在学习活动的始终 ,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一直是存在着的 ,而且相当有效。但是当学习活动进行到总结阶段时 ,教师主导过多 ,组间交流流于形式 ,只限于师生对话单项交流 ,缺少对某一个具有特定教育价值小组活动的剖析 ,讨论和总结。学生很少从其他组学到经验或汲取教训。这样 ,就失去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好时机 ,也使每个小组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2、每一个环节几乎都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测假

8、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这六个过程 ,显得有些模式化 ,其实 ,探究式学习这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也可稍作调整 ,灵活运用。3、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整个过程中我努力改变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可是在行动上做得还不够 ,潜意识里还保存着固有的思想参剩余 ,即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行动乃至思想的变化 ,每次实验教师总期盼着实验结果能够像短期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教师在固守方案的执行而无视了更重要的东西探究中新问题的产生。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困惑1、时间问题:学生活动本身就很耗时间 ,再加上学生这么大面积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时间变成了突出问题。目前一节课是40 分钟 ,很难满足科学探究需要。2、调控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引导者 ,组织者 ,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 ,也难免会发生意外 ,打乱教师的设计意图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该如何处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