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258239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基本方法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基本方法结课论文题目:小西北“三农”问题分析小西北“三农”问题分析摘要:“三农”问题并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各自单一问题,更 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经济问 题。小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农业的缓慢发展日益 阻滞小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的全面发展,加大了西部缩小与东部差 距的难度。本篇论文主要从小西北地区“三农”问题的现状、问题的成因分 析、问题解决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来论述。希望对“三农”问题的 认识和解决有一点儿帮助。三农 小西北一、小西北地区“三农”问题的现状1.

2、小西北地区的农业的发展尚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近年来,全国农业的产值占国民总值的比例持续下降,现已经 低于 20%。随着经济的发展,小西北(甘肃、宁夏、青海)地区,无 论是工业、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是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都远远落后与 发达地区,人才、资金等社会资源的缺乏使小西北地区的农村的发展 举步维艰。在小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目前家庭经营性收入居于 主导地位:由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得的资料可知,由 1998 以来, 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小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的比重一直呈现下 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依然还没有动摇,这说明农业收入仍是甘肃、 青海、宁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 小西北地区大农

3、业内部结构不协调所谓大农业,主要包括农业(主要是指种植业)、林业、渔业、 牧业等。一般这四项产业就构成了一定区域内的农业总产值。由中 国统计年鉴的资料获知:甘肃 2003 年农、林、牧、渔业的产值比 重依次为:70%,5.7%、24%、0.3%。由于甘肃自然环境的制约,林 业和渔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渔业。而同样由资料获知:青 海省的情况有所差别,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依次为:40.6%、 3.6%、55.7%、0.1%。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青海省的牧业为农业 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渔业仅为0.1%。有资料获知:宁夏农、林、 牧、渔业的比重依次为:53.7%、75%、36.2%、2.6

4、%。在宁夏的农业 和牧业产值比重较高。从小西北地区农业的构成上可以明显的看出, 农业生产的结构问题不协调很严重。3.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该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与非农业发展不协 调,在小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地区,农业人口占有绝对比重。 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二元经济结构的阻隔性作 用更为强烈,城市发展网络密度不高,经济社会联系不强,城镇化水 平低且其层次也低,大多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镇,在小西北地区,由 于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而使得显性的农村口急剧减少,同时使得城镇 人口比重相对提高,这种城镇化应当说是虚假的,正因为这种原因, 城镇化水平低,造成了小西北地区

5、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经营规模水 平低,农业现代化水平步伐极其缓慢。目前,在小西北地区,农村非农业的发展状况仍然集中反应在 乡镇企业的发展上,小西北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落后于且其不景气成 为不争的事实。2002 年,甘肃省有乡镇企业 24.89 万个,占全国的 1.17%,占西部的 4.31%,青海省有 5.56 万个,而宁夏有 15 万个。 明显可以看出农业与非农业的比例的严重的不协调。4.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省区差异明显在 1998-2003 年间,小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较为 缓慢,在甘肃、青海、宁夏在这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3.35%、4.32%、 3.12%,除青海省外,甘肃和

6、宁夏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这 三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是从 2000 年以后开始的。这主要是受益 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总量上说,甘肃、青海、宁夏的农民人 均收入绝对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由于自然地条件,交通条件,人文环境,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大的差距,总体上以 东西部差距最为明显。目前,西部已经是我国欠发达地区,而小西北 地区又是西部区域中的发展缓慢的地区。就西部而言,内蒙古发展现 状较好,但增幅较缓;四川、重庆、广西、宁夏、新疆发展较好,其 他地区农民收入基本在西部平均以下。可见,在农业发展落后的小西 北地区,各地因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各地的

7、“三农”问题也有很大 的差异。因此,要解决小西北地区的“三农”问题,必须从各地实际 出发,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二、小西北“三农”问题的成因分析1.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在基础设施中,在农村交通设施落后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尤为突出和重要。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小西北地区的农村尤其 是山区基本上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社会分工不良造 成的。以甘肃为例,甘肃的贫困地区基本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 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多为褶皱沟壑区,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 峻凶险。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这里交通设施 十分落后,农民与外界联系很少。据统计,2003 年,甘肃

8、人均用于 交通方面的消费性支出为209.26元;青海为 182.43 元;宁夏为203.5 元;均低于 297.11 元全国人均水平。小西北地区有着相当比例的贫困县市区,这些穷地区农业基础设 施存在着四大隐患,一是农田水利弱化;二是排灌设施老化;三是土 壤结构板结化;四是生产条件退化。这些问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2. 农民文化素质低下人的素质差容易导致贫困,但无可置疑的是人的素质差又是贫困 造成的结果。就文化水平看,从查找2002 年数据获知:全国15 岁及 15 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 11.63%,其中东部为 9.7%,中部为 10.85%,西部为 15.16%。尤其是像甘肃,青海,宁夏这

9、样的少数民 族聚集区就更为突出。查找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获知:青海省 2000 年拥有总人口 518 万,其中文盲93 万人,而乡村文盲占24.35%,所 以可以看出青海省农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非常低,农村人均受教育年 限为 5.5年,而这与小西北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有很大的联系。2002 年,甘肃人均居民收入为 1590.3 元,当扣除必要的农业投入、税费 和其他开支,现行的教育成本使小西北地区农民难以承受。由于教育 收费居高不下,许多家庭条件差的农民子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致 使农村的辍学率很高,并由于封建思想的残存,目前女童的失学情况 更为严重,这也就是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低的原因。3. 农村社

10、会保障制度缺位农民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的缺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农 民保障制度的丧失不是因为农民对社会的贡献少,相反农民对社会的 贡献不亚于社会其他行业。这一切都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推行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推行严格的城乡隔离制度,这就使得了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职能的缺位。无论是农村的农民还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尤其是偏远欠发达的小 西北地区,土地目前就是农民最现实的社会保障和事业保险,除此之外,小西北地区农民所能享受的社会保障又是少之又少。4. 城镇化严重滞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家已经全面推行,并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的 发展要求市场对人力资源、资金、和财物在大市场上进行统一的分配。

11、 这就必然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冲破户籍的制约走向工业经济。然而这 种城乡分割二元户的影响和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已转移和待转移的 劳动力始终无法割舍与土地的联系,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不彻 底,兼业化和回流成为普遍的现象,在农村和城市间形成了很高的“钟 摆式”民工潮。这种现状一定程度上必然制约着他的城镇化进程,并 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化水平。 2002 年,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为 39.09%,西部仅为 25%,而小西北地区则更低。由于独特的地理区 位,小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较丰富。而资源型城市中以资源开发为主 要的工业是内地排斥人口的集中,这本身阻碍着小西北地区人口从农 村向城市的集中。另外,小西北

12、地区还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相对 许多较广的土地面积人口是稀少的,加之人们思想的封闭和各种民俗 的遵循,使得人口集中困难,发展小城镇步履缓慢,城镇化水平非常 的低。三、小西北地区“三农”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1.大力实施农业企业化农业企业化是指根据市场运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 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承包制稳定不变的前 提下,在现有农村发展能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把分散经营 的农民组织起来,优化资源组合,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市场应变力、 农场品竞争力及农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 化和非组织化这一当前我国农业问题主要症结。为了更好的实施农业

13、企业化的实现,我们国家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起: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合理规划; 在家庭责任承包责任制下,农业企业使用土地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 从吸引外部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两个方面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保障; 完善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 促进农业企业投资主体多样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为小西北地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资金支持; 找准富有凝聚力和产业关联度的优势企业,大力发展起到“龙 头”企业作用。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长期以来,国家对小西北地区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而且由于 自身吸引资金能力

14、弱,外资和民间资本流向农村的也不多。从财政对 农业投入结构来看,在数量不多的国家财政对小西北地区的农业投入 中,防洪水利工程、移民建筑等占相当大的比重,最终能用于农业生 产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从而导致农用基础设施越来越差,综合肥力 日益下降,推广速度越来越慢。另外,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使小西北 地区农民从重重负担下解脱出来。中央已明确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 略,我们应该全力解决小西北地区的“三农”问题。【后记】:由于我是来自甘肃的学生,真心的希望我们家乡在社会主义的领 导下慢慢的平稳的发展起来。从小就感受了那种艰苦的环境,对目前 的这种现状有一个比较切身的感受。这也是我选择浅谈这篇文章的原 因。希望我们的政府和领导一如既往的坚持社会主义,始终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从 根本上慢慢的缩小东西部差距,使得我们小西北地区慢慢的赶上社会 主义社会发展的脚步。在现在激烈竞争的经济社会中我们小西北地区 一定要经得住考研,扎住机遇将我们的家园建立起来。我们一定要充 满信心,我们一定要为家乡的美好夙愿而努力追逐着。参考文献1.聂华林 高凯山 拜琦瑞。小西北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2006.52.吴侃关于我国西部“三农”的几点思考。企业经济 2003 年第一期3 高新才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蓝皮书,人民出版社 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