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25469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朝阳中学 林艳芳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8分)归省( ) 参差( ) 曳屋( ) 叱咤( ) y 语 hu 声m 然 cun 掇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幽幽南山(深远) 亢奋(过度) B.颦蹙(皱眉) 意少舒(心情)C.中间(夹杂) 叹为观止(叹息) D.惊鸿(鸿雁)群响毕绝(消失)3、指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2)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3)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4)那航船,就

2、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4、请写鲁迅的一部作品及该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及原因。(4分)作品: 人物: 印象深的原因: 5、张明同学具有很好的艺术素养,他为自己写了两幅对联,请你写出他具有哪些具体的兴趣爱好。(4分)(1)和二弦撷趣生旦净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2)品韵方晓丝竹雅 执毫始觉草篆神 6、请按照例句,通过想象,以“音乐”为陈述对象仿写一个句子。(3分)例句: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仿句: 。7、由于家庭搬迁,班上人称“小张飞”、“小黛玉”的王力和刘媚两位同学需要转往外地学校,你作为同窗好友,请分别为他俩写一句赠言(

3、也可用诗歌)。(4分)(1)给王力的赠言是: (2)给刘媚的赠言是: 二、文言文阅读(25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下面加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3分)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曳屋

4、许许声( ) (2)不能指其一端( )(3)不能名其一处( ) (4)奋袖出臂( )3、用波浪线画出第一段中侧画描写的句子,并说说侧面描写的作用。(4分) 4、作者直接点评的句子是 (3分)5、如果用前文一个字评价表演,这个字是 ,如果一个成语评价表演给人的感受,这个成语是 (4分)6、口技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请把它们写在下面。(3分)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练习题。(23分)(一)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5、。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了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

6、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1、第段中能生动地表现少年们驾船技术熟

7、练的词语是 、 、 等。(3分)2、第段中的“他”指的是 ;那声音指的是第段中的“ ”。(4分)3、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6分)正面描写船快的: 侧面描写船快的:(1) (2) 4、第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5、对第自然段加横线(1)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运用比喻,状形绘色,写出了水乡夜色之美。B、以静写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的描绘,形象地描写了行船之快。C、以景衬情,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D、以实写虚,反衬出少年朋友们夜航时的愉快心情。6、第段中“自失”的含义是(2分) ( )A、自责,责备自己的某种过失 B、自

8、己不谨慎,失去了某种东西(或感觉)C、(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D、(过分高兴)无法控制自己7、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分别举一例。(3分)(1)视觉: (2)听觉: (3)嗅觉: (二)木笛(22分)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欲招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 (cun)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教室进行。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

9、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来,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扬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