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七子之歌 教学反思二.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250579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七子之歌 教学反思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七子之歌 教学反思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七子之歌 教学反思二.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是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 ,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二首 ,另外四首分别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 ,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 ,生活在水深炽热的苦难当中。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 ,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诗歌内容时代久远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 ,在此根底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精练含蓄 ,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把握起来难度较大 ,所以激发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那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凭借情境 ,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 ,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新课一开始 ,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 ,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下 ,充分谈谈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的了解 ,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 ,因为课前有预习 ,又没有固定答案 ,学生兴趣比拟高昂 ,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3、本课教学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诗句与古往今来的思乡思亲佳句融合在一起。意在让学生体会虽然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不同的时期 ,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 ,但是心中的情怀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色彩。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及学生不曾接触过的余光中的诗?乡愁? ,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去看待语文学习 ,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此后 ,在某一个月朗星稀的时刻 ,学生远离家乡或者远离祖国 ,他或许会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诗句 ,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诗句 ,想起李白、王维等诗人心中澎湃着的旋律。在诸多的诗句中 ,学生读懂了乡愁 ,理解了思念 ,懂得了感恩 ,从更深的层次体会了自己当下的

4、思乡情感。这是语文应该给予学生的一份丰厚的精神大礼 ,多年之后留下的陈酿。 想像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 ,展开想像的翅膀 ,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再及时切入朗读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像 ,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 ,更深的体会了感情 ,得到了熏陶 ,受到了感染;又通过朗读 ,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如我引导学生想像在澳门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让学生体会不仅仅是生命、是财富 ,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在此根底上我追问:“作为一个澳门人 ,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 ,资源被抢走 ,没有做人的尊严 ,他会怎样?使学生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 ,一样的伤心之情 ,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 ,读中悟情 ,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 ,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 ,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