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2448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硒对人体的作用及相关文献资料“硒”是1817年发现的微量元素。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缺“硒”会导致心 脑血管病、高血压综合症、肝病、糖尿病、胃肠道病、哮喘、帕金森病、 癌症等四十余种病高发。科学证实:“硒”具有高抗氧化活性,比作用强大的维生素E还要大 50500倍,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抵御疾病、抵抗有毒害重金属、减轻放化疗付作用、防癌抗 癌。华中工学院研究发现:百岁老人体内“硒”含量比一般老人高出36倍。在 湖北恩施,土壤里含有丰富的“硒”,当地姑娘秀丽、水灵,被称为“硒姑娘”

2、, 40岁妇女,皮肤依然洁白光滑,有弹性,男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且百 岁老人特别多。在黑龙江克山县,一种以心肌坏死为特征的克山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都很高。在江苏启东县,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在陕西华西县一个小村, 26年死于癌症的村民高达30人,在浙江嘉善,结肠癌成为头号杀手,这些 病都和缺“硒”密切相关。1997年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十六年,对肝癌高发区调查发现: 人体的硒水平越高,则肝病、肝癌的发病率越低。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 居民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下35%,使有肝癌家 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中美两国科学家于1982 年1991年在食道癌高发 的河南林县对2

3、5984人试验,结果证明,每天服用200微克硒,可显著降低癌 症患者死亡率。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 者进行了 13年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硒200微克,癌症死 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肺癌下降46%、肠癌下降48%、前 列腺癌下降63%。200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一项重大决议:即认可“硒” 是抑癌剂。在我国,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已被写入化学教课书(九年级下 册96页)以及高等院校医药教材(微量元素与健康262页)“硒能抑制癌 细胞生长及其DNA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干扰致癌 物质

4、的代谢”。我国有72%的地区缺硒或贫硒,有2/3的人口硒摄入不足,山东也是缺 硒地区,“硒”是人体必需的,又不能自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 议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硒”是肝的天敌,是心脏的保护神,世界营养学家、生物化学会主 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 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硒与肿瘤研究专家一 树玉教授于树玉,1926年1月1日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教授,从事营养学、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及肿瘤生物化学研究的女 科学家。1978年起她在研究癌变机制及肿瘤的恶性行为的同时

5、,开展了微量元素 硒和癌症关系的研究。1980年她根据”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汇编”在 我国8省24县、市检测了献血员的血硒含量,结果表明血硒水平与我国三 大高发肿瘤即肝癌、胃癌、食道癌皆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提示硒有干预肿 瘤的潜在作用。进一步在江苏启动县肝癌高发地区自然环境中进行为期4 年的动物实验,证明饲料中补硒可使鸭子肝的癌前病变及乙型肝炎病毒的 感染率较对照组下降77%。提示硒可拮抗自然环境中致癌因素,对预防肝 癌及乙性肝炎皆有作用。她把现实和实验基础理论的研究相结合,带领研究生和课题组成员从生 物化学、生物能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多学科角度,从不同层次水平深 入探讨硒在癌症的发生、发展

6、的拮抗机理。实验结果首次发现硒能调节癌 细胞膜的流动性及与膜偶联的信息传递系统向正常转化;阻断癌细胞能量 供应,从而抑制其增殖,尤为重要的是发现硒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使 致癌基因表达下降、抗碍基因表达上升,从而使癌细胞的恶性表型逆转。为研究癌细胞基因调节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 在细胞学水平上证实了硒对癌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分化的作用。在相同 的条件下,硒对正常细胞无作用。表明营养水平补硒只对癌细胞有杀伤作 用,而对正常细胞是安全的。在基础研究结果的指导下,于树玉教授大力推动在肿瘤高发区和高危 人群用补硒摄入量降低癌发病率的干预实验,并在国际上首先获得成功。 1985年她

7、在启东肝癌研究所协作,在肝癌高发地区(也是贫硒地区)开展 了在13万居民中用供应加硒食盐营养性的补硒干预试验,发现给硒组肝癌 发病率逐年下降,到1992年服硒组肝癌发病率较对照组下降46%。而高危 人群(hbsag携带者及肝癌高发家族一级家属)的干预效果明显。她在与江 苏省扬中县防疫站协作,在当地20万人口中试验用加硒盐进行为期5年的 干预试验,表明硒对降低肺癌和胃癌发生率也是有肯定效果。本项研究得 到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攻关项日资助,实 验结果在国外发表了论文八十余编;收到30国家969份科学家来函要文章 的复印本。受到国际高度重视。曾23次应邀赴美国,德国,日本,

8、法国, 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参加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 报告。于树玉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研究“硒抗癌”的专家。研究过程中曾先后 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2次,(1985年,1990年)卫生部级科技 进步奖1次(1989)天衡杯奖2次(1999)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颁 发的“Klus Schwarz ” 1996年度国际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命运也似乎开了个玩笑,十年前于教授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于教授 开始切身力行的服用硒。一直坚持用硒与肿瘤做斗争。十几年了,于教授 用自身深切的体验给硒的抗癌作用一个佐证。于树玉教授的十几年成功抗 癌经验告诉我们,得了癌症别怕,怕的是你没有

9、个科学的方法服用硒,愿这 个真实的补硒抗癌经验能给大家启迪。主要论著:1. 于树玉.线粒体的生物化学.细胞学进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1441782. 于树玉,沈琲,王世旗.大鼠在冷适应过程中肌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生物化 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64,4 (1): 971053. 于树玉,诸亚君,关崇芬等.四环素试验诊断胃癌的原理的初步探讨.肿瘤防治研究,1977, 1: 584. 于树玉,赵清正,诸亚君肿瘤宿主血清的氧化磷酸化解联因子.中华肿瘤杂志,1983, 5 (3): 1721755. 于树玉,诸亚君,刘秋燕等.硒对艾氏腹水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癌细胞

10、线粒体呼吸及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中华肿瘤杂志,1983,5(1):811参考文献:1 谢丹丹.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教学,2000,(12): 18-212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3-343 侯建军硒的生物功能.生物学通报,1997,(5): 164 黄开勋.新的含硒酶.生命的化学,1992, 12(4): 335 孙恩杰.一种新的含硒酶.生命的化学,1991,11(2): 16 区慧清.营养与饮食治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4-267 林钧材.生物化学.大连医学院,1985. 47-48,80-838 陈培恩.硒缺乏与癌症.生命的化学,19

11、91,11(2): 269 赵美松,毛礼钟.硒的重要生理功能.生物学通报,1996,(6): 2010 杨克敌.硒对化学致癌拮抗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1994,11(4): 190-19211 黄建国,李双一,谢虹,等.吸烟和缺碘对育龄妇女血硒、血铅和血镉含量的联合作用.中国公共卫 生,2000,16(11):975-97612 李承田.硒的生物学作用.化学教学,1994,(4): 28-2913 燕瑞,易艳萍,熊知行,等.微量元素抗衰老的作用.化学教育,2000, (9): 1-214 杨毅,谢虹,赵德峰,等.吸烟和缺碘对育龄妇女甲状腺和卵巢功能的联合作用.中国共公卫生,200

12、0, 16(12): 1079-108015 徐德祥,Ongchoonnam,Shen Hanming,等.精液中硒含量与精子质量和精子DNA氧化损伤的关系.中 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 394-39616 杨光圻.人体硒需要量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89,8(5): 298-30217 牛存龙.云南克山病流行病学特点的演变及防治对策.云南省防治医学会学术论文汇编,1995: 111-11218 侯龙才,牛存龙,刘宝生,等.环境硒含量动态变化监测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云南省预防学会学术 论文汇编,1995:113-11619 王荣华,钟波.环境硒含量与IDD的关系探讨.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论文汇编,1995: 12320 黄佩丽.硒与白内障.大学化学,1998,(4): 3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