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24434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试卷(学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姓名: 班级: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哽咽 y 酝酿 ning 篝火 gu 强人所难 qing B、揣测 chui 蓦地 m 单薄 bo 忍俊不禁jnC、刹那 ch 潸然 shn 倔强 ju 半身不遂 su D、逶迤 y 粗犷 gung 裨益 b 分道扬镳 bi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不记其数 相濡以沫 谈笑风生 天翻地覆B、相形见拙 川流不息 见异思迁 申张正义C、再接再厉 怨天尤人 栩栩如生 截然不同D、中流抵柱 故弄玄虚 迎刃而解 自出新裁3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

2、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3分)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冽更充分地显现出来。A各得其所 妙手偶得 相反相成 B各司其职 妙手偶得 相得益彰C各得其所 豁然贯通 相得益彰 D各司其职 豁然贯通 相反相成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B.我校20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

3、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5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它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描写了英方撤离香港的整个过程,表达中国人民在香港回归后的欣喜之情。C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根本目的是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即共产主义精神)。D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主要特征是迅速及

4、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6在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A. 建筑工地:施工给你带来了不便,请绕行,谢谢合作。B. 饭店里:请勿随地吐痰。C.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D. 患者愈后送给医生的锦旗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7、默写填空:(10分)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轼在他的词浣溪沙也有类似情感的抒发是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这真是: 古往今来,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 地吟咏起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农村风光的诗句是: ,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从今若许闲乘月, 。二、语文综合运用(6分)7.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2分)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8. 本学期学校开展以“爱我校园,树我形象,我行动”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员,你是如何对待这一活动的?请按活动要求完成任务。你观察到校园中“不文明、不热爱校园”现象有哪些?列举两个最能突出的体现“破坏校园文明,有毁我校形象”的例子。(2分)、 、 写一条倡导同

6、学们“从我做起,爱我校园,树我形象”的宣传标语。(2分 。三、阅读与理解(56分)(一)、阅读周庄水韵(节选),完成16题。(16分)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

7、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1第句中的两个“仿佛”含义一样吗?为什么?(2分) 2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先从 觉的角度描写阳光下的雪景,再从 觉描写 的优美意境,令人神往。(3分)3第句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十分形象,请说出它的好处。(2分) 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4 第、句中有两个“到处”各有所指,第句指的是 ;第句指的是 (4分)。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象不一样,第句是

8、,第句是 。(2分)5第句中的“丝竹”一词指的是 ,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也有这种用法的句子:“ 。”(3分)(二)、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68题。(8分)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并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 ;三是 。(3分)7请谈谈你对本词核心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理解。(3分)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9、) (三)、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10、按提示写出

10、相应语句。(6分)(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1、翻译。(4分)(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分)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四) 帽子的故事(14分) 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