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录病毒》课件2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494242812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转录病毒》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逆转录病毒》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逆转录病毒》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逆转录病毒》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逆转录病毒》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逆转录病毒》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转录病毒》课件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逆转录病毒PPT课件逆转录病毒简介逆转录病毒的生命周期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逆转录病毒的致病性逆转录病毒的检测与防治contents目录01逆转录病毒简介123逆转录病毒是一类具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能够将RNA转化为DNA,再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进行复制。逆转录病毒具有包膜,形态呈现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00-150纳米。逆转录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其生命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和释放等阶段。定义与特性根据其宿主范围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逆转录病毒分为三类: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等。分类与家族逆转录病毒

2、主要包括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和猴艾滋病病毒等。逆转录病毒主要包括禽白血病病毒和鼠白血病病毒等。逆转录病毒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在研究癌症时发现了这类病毒。1983年,法国科学家蒙塔尼耶和吕克在巴黎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这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一直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发现与历史02逆转录病毒的生命周期逆转录病毒通过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总结词病毒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病毒与细胞的初步接触。详细描述在吸附完成后,病毒通过多种机制将

3、核酸基因组导入宿主细胞内。总结词病毒利用其内部的酶和结构蛋白,将病毒的核酸基因组注入宿主细胞内,完成入侵过程。详细描述吸附与入侵病毒进入细胞后,其外壳迅速脱去,释放出核酸基因组和部分病毒蛋白。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基因组和部分病毒蛋白在进入细胞后,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迅速脱去病毒的外壳,释放出核心颗粒。脱壳与基因组释放详细描述总结词总结词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基因组转录为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详细描述病毒的逆转录酶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将病毒的RNA基因组转录为双链DNA。随后,该DNA被整合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逆转录与整合总结词宿主细胞转录病毒DNA,产生新的病毒RNA和

4、蛋白质。详细描述整合后的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转录,产生新的病毒RNA和蛋白质。这些RNA和蛋白质随后被用于组装新的病毒颗粒。转录与翻译装配、释放与成熟总结词新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最后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详细描述新的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内组装,经过一系列的修饰和加工,最终以出芽的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03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病毒以单链RNA(ssRNA)作为其基因组。基因组RNA除了作为病毒复制的模板之外,还参与到病毒颗粒的结构组成,并可被翻译为病毒的早期蛋白质。单链RNA基因组是不稳定的,容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单链RNA基因组病毒以双链DNA(dsDNA)作为

5、其基因组。基因组DNA被包装在病毒核心中,并作为病毒复制的模板。双链DNA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突变。双链DNA基因组03单链DNA基因组介于单链RNA和双链DNA之间,既有不稳定性也有稳定性。01病毒以单链DNA(ssDNA)作为其基因组。02基因组DNA不被包装在病毒核心中,而是存在于细胞质中,并作为病毒复制的模板。单链DNA基因组04逆转录病毒的致病性常见的致瘤性逆转录病毒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这些病毒通过插入宿主基因组、激活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等方式,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致瘤性逆转录病毒是一类能够引起肿瘤的病毒,

6、它们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和肿瘤形成。致瘤性逆转录病毒免疫缺陷性逆转录病毒免疫缺陷性逆转录病毒主要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这类病毒(如HIV)感染人体后,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瘫痪,使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免疫缺陷性逆转录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他类型逆转录病毒包括禽类、哺乳动物和鱼类等动物的逆转录病毒。这些病毒可以引起动物的癌症、免疫缺陷和其他疾病,对养殖业和野生动物种群造成威胁。研究其他类型逆转录病毒的致病性有助于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010203其他类型逆转

7、录病毒的致病性05逆转录病毒的检测与防治逆转录酶活性检测通过检测病毒中逆转录酶的活性,判断病毒是否感染。抗原检测利用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的存在判断是否感染。核酸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病毒核酸片段,进行病毒基因诊断。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判断是否感染过病毒。检测方法疫苗接种利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降低传播风险。抗病毒治疗行为干预监测与预警01020403建立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研发针对不同逆转录病毒的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逆转录病毒的认知,减少传播途径。防治策略不断探索更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提高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新型检测技术研发针对不同逆转录病毒,研发更安全、有效、持久的疫苗。新型疫苗研发研究更高效的抗病毒药物,降低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抗病毒药物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逆转录病毒的威胁,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进展与展望THANKSFOR WATCHING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