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24128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锦瑟()惘然()马嵬()未卜() 宵柝() 晓筹()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锦瑟无端五十弦()(2)一弦一柱思华年()(3)望帝春心托杜鹃()(4)此情可待成追忆()(5)只是当时已惘然()(6)海外徒闻更九州()(7)他生未卜此生休()(8)空闻虎旅传宵柝()(9)无复鸡人报晓筹()

2、(10)此日六军同驻马()4文学常识填空。李商隐,字_,号_,晚唐著名诗人,与_齐名,二人并称“_”。李商隐的诗有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有抒写伤时的感慨和失意心情的,比较有名的诗有_、_、_等。5名句填空。(1)(2009安徽高考,10)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2)李商隐锦瑟的颈联是:_,_。答案:1swnwibtuchu2B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3(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4)难道,哪能(5)迷惘,茫然(6)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7)预料(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9)宫中

3、掌握时间的卫士(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4义山玉谿生杜牧小李杜无题夜雨寄北锦瑟5(1)只是当时已惘然(2)沧海月明珠有泪(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6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D锦

4、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7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8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答案:D解析:本诗不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也不是借瑟隐题的“无题”之作,它所写的情和事与瑟应有一定的关系。全诗开篇写到锦瑟,以瑟为喻,而不是通篇咏瑟。7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8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

5、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2题。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9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C尾联包含强烈的

6、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10首联“徒闻”“未卜”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空闻虎旅传宵柝”一句的含意是什么?12.“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9.D解析:本文思想内容上的独到之处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而看不出“深深的同情”。10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地结束了,因此“徒闻”“未卜”流

7、露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讽刺之情。11“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的安全,这里加上“空闻”,意义就正好相反了。这时的“传宵柝”是预示着要发动兵变了。12唐玄宗、杨贵妃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为夫妻”的,可当遇到“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玄宗虚伪、自私的本质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来和“六军同驻马”相对照,表现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马嵬(wi)惘然(wn)宵柝(ch)B弦柱(xun) 驿馆(y) 眉睫(ji)C栩栩(x) 金钗(chi) 痴心(ch)D自缢(sh) 厮守

8、(s) 哗变(hu)答案:C解析:A项,“柝”读“tu”;B项,“弦”读“xin”;D项,“缢”读“y”。2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答案:B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答案

9、:D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B庄生晓梦迷蝴蝶C沧海月明珠有泪D当时七夕笑牵牛答案:B解析:“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梦。5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答

10、案:A解析:此句意思为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绝了。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6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7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

11、成理也可)解析: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7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

12、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人性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8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8.参考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解析:此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9参考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

13、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1题。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10发挥想象,描摹诗

14、中诗人的形象。11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0.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11“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西陆:指秋天。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黑而光润,缥缈如蝉,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尚在黑鬓年华。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做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薄宦:官卑职微。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是自伤沦落之意。12两首诗中蝉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