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员工培训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22785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线员工培训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线员工培训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线员工培训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线员工培训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线员工培训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线员工培训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线员工培训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生产员工培训方案 3一、培训目的3二、培训内容3三、培训反馈与考核4四、培训效果的评估4机加人员培训办法 5一、车工培训内容5二、钳工培训内容5三、铣工培训内容5培训操作评分标准6培训等级确定7生产一线员工技能鉴定管理办法91、目的92、适用范围93、相关部门职责94、技术等级设定 95、初次技能鉴定申报条件106、技能鉴定项目及方法107、技能等级鉴定流程118、相关要求129、附则12生产员工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1. 让员工了解公司发展方向,公司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一线员工既能知道公司发展意向,同时也清楚 自己工作环境。2. 让各岗位一线员工在熟悉自己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流程以外,不断

2、提高岗位技能,对于换岗的员工进行 新岗位的技能培训;对于一部分要求进步的员工,除了不断提升技能外,还需做综合素质培训以提高自 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提高自己工作的高度,满足公司发展后备梯队的需要。3. 进行产品质量的培训,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强化员工产品质量意识。二、培训内容1、岗前培训:1)培训对象:针对新进厂员工2)培训方式内容:A. 介绍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公司的组织结构;B. 工作性质、安全知识;C. 公司有关各项厂纪厂规,工资及劳保福利情况;目的是让新员工尽快对新环境的适应,此项内容由人力资源部、行政部、质管部进行培训;其次,指定 新员工工作部门的领导或班组带领新员工进入工作

3、现场,培训一线所有岗位的工作流程,了解设备名称,然 后针对新员工今后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责任制,岗位操作程序和对岗位安全教育进行详细培训。3)培训时间:员工入职一个月内2在岗培训:1)培训对象:一线岗位的老员工及转岗员工2)培训方式内容:利用生产现场,让部门负责人及班组负责人,通过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比如:互相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用质量不合格产品作案例,分析原因,加强岗位员工工艺技能提升,让 设备维修部门人员对岗位操作设备的员工进行设备结构机构及维护的培训,针对机加岗位会因疏忽大意造成 工伤事故而做岗位安全防护培训。3)培训时间:转岗的上新岗位前,在岗的以班组为单位每月一

4、次。页脚内容33技术培训及特殊工种培训 1)培训对象:电焊等技术性强的特殊工种2)培训方式:与市内相关劳动部门及操作证培训机构联系,参与相关培训用鉴定;3)培训时间:按通知规定,同时日常以交流及现场会为主。三、培训反馈与考核1. 无论以何种方式举行的培训,都要填制员工培训表格,各部门环环相扣,层层确认。培训工作需要持 续进行。2. 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随时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改进。3. 公司可编制岗位操作规程指导书之类的教材,培训后以书面考试方式对培训结果做汇总。4. 培训的过程就是为了让员工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对企业的工作、生活

5、环境、企业使命、企业中远期目标 及企业精神的精华部分有一个比较详细理解,让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找到要将自己的事业交给企业 的理由,自然员工的流失率也就降下来。四、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结束一个月内,员工个人撰写培训自评报告提交部门领导审批,由部门收集整理并汇总考核 结果,交人力资源部存档,后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与培训对象的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 调查。机加人员培训办法一、车工培训内容1. 了解普通车床的型号、功用、组成、切削运动、传动系统及调整方法。2. 了解常用车刀、量具、主要附件的结构及使用方法。3. 了解零件加工精度、切削用量与加工经济性的相互关系。4. 掌握车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6、能独立地加工一般轴类零件5. 能制订一般轴类零件的车削工艺,会选择相应的工、夹、量具。6. 合实际零件,按图纸要求选择加工方法、步骤、选用刀具。使用量具进行正确的测量,加工出合格的零 件。具体加工项目有:车外圆、台阶、端面、切断、切槽。7. 车床的基本结构、基本操作与保养、安全8. 切削基本知识9. 孔加工10. 车锥度11. 螺蚊加工12. 滚花13. 典型工件的加工二、钳工培训内容1. 掌握钳工的各种基本操作,根据零件图能独立加工简单的零件。2. 初步建立机器生产工艺过程的概念,从读图、零件加工到机器装配、调试,有较完整的认识。3. 熟悉并能独立地选用画线、锯割、锉削、钻孔等加工的工具、量

7、具、夹具和其他附件。4. 锯削所用的工具、锯条的选择与安装,起锯和锯割方法。5. 锉削应用范围和锉刀的选用、锉削的正确操作,粗锉法和推锉法。6. 介绍錾削、刮削的加工特点、应用范围及所用工具。7. 介绍钻床及结构特点、钻头与工件的夹装与拆卸、主轴转数的调整。8. 讲解攻螺纹与套螺纹的工艺特点和所用工具,介绍工件抛光基本操作。9. 讲解装配工作的作用、特点及要求。讲解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三、铣工培训内容1. 了解铣削加工方法、所用的刀具、加工精度和粗糙度范围。2. 了解铣床常用附件-分度头、转台、立铣头的功用。3. 了解常用齿形加工方法,铣齿、滚齿、插齿的加工特点,切削运动及齿轮加工机床的构造。

8、4.练习铣床调整和操作,并在立铣或卧铣床上铣削平面。5. 结合工厂产品或实习工件做沟槽铣削加工练习。6. 利用分度头做多面体或齿轮简单分度铣削加工练习。培训操作评分标准钳工操作项 目内容得分评分规定形 位 公 差平直度0.1040分各项符合要求满分平行度0.10平直度平行度垂直度扣分0.200.200.25-50.300.300.35-10依次类推垂直度0.15尺 寸 公 差工件尺寸符合图纸要求20分1. 工件主要尺寸在公差内,满分2. 每超差0.05扣5分超差0.10扣10 分粗 糙 度粗糙度达要求15分L各表面符合要求,满分2.每 表面不合格扣5分操 作 正 确 性1、正确使用钳工设备和工

9、量具2、操作步骤和姿势3、做好清洁工作,工量具保管4、遵守钳工实习安全守则5、操作熟练程度25分1. 其中一条较差扣5分,两条较差扣 10分,依次类推2. 小事故扣10分3. 大事故扣25分车工操作项 目内容得分评分规定尺 寸 公工件尺寸符合图纸要求60分1. 工件主要尺寸在公差内,满分2. 每超差0.05扣5分超差0.10 扣10分差粗 糙 度粗糙度达要求15分1-各表面符合要求,满分2.每 表面不合格扣5分操 作 正 确 性1、正确使用机床、工量具5分1-其中一条较差扣5分,两条 较差扣10分,依次类推2. 小事故扣10分3. 大事故扣25分2、操作步骤和姿势正确5分3、做好设备清洁工作,

10、工量具保管5分4、遵守车工实习安全守则5分5、操作熟练程度5分培训等级确定级别实习一级实习二级实习三级工资额度140012001000注:考核评分连续二个月超过90 分者可由三级晋升至二级,再连续二个月超过95 分者可由二级晋升至一级。定级标准实习机加人员完成培训后当年定级为实习一级的,可以正式按岗位定级,定级条件如下1. 工作量达到本工种平均工作量的 90%;2. 加工合格率达到 90%;3. 入厂至考核期内无劣迹。考核指标如下:定级条件指标得分指标得分指标得分指标得分平均工作量 考核90%2595-100%30100-120%35120%以上40加工合格率90%2590-95%3095-9

11、8%3598%以上40有无劣迹无20无20无20无20生产一线员工技能鉴定管理办法1、目的为合理制订与规范为规范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技能等级,明确生产一线员工职等职级,促进技术工人提高 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和实现自身价值,特制定本管理办法。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一线员工的技能等级鉴定。3、相关部门职责3.1 人力资源部负责等级鉴定的受理及组织工作;3.2 集团技术部、各生产分厂负责理论考核试题库的建立、确立实际操作的考核项目及考核办法,并参与考核 评分工作;3.3 质管部、各分厂、人力资源部参与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考核评分工作;3.4 设备科提供设备协助。4、技术等级设定4.1 技能等级

12、从低到高依次设定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五个职等,每个职等分为1、2、3 三个职级,1 级最高,3 级最低,分别对应15 个技能等级。4.2 技能等级是员工技能水平的体现,是员工工资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等级、对应系数、定(晋) 级时间间隔标准如下:技能等级对应技术等级对应保底系数级差每级晋升 时间间隔职等职级高级技师1153000300五年21427003132400技师1122200200三年21120003101800高级工191700200二年281500371300中级工161200150二年25105034900初级工13800100一年2270031600注

13、:表中所列定(晋)级时间间隔标准:如某员工从1 级向 2 级晋升至少需间隔一年。5、初次技能鉴定申报条件对于不同技术等级的员工,在初次鉴定时只要符合条件之一即可申报。5.1 初级工5.1.1 机械或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高)以上学历。5.1.2 在本公司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个月以上。5.2 中级工5.2.1机械或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高)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 年以上。5.2.2 在本公司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以上。5.2.3 取得本职业中级资格证书。5.3 高级工5.3.1 在本公司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 年以上。5.3.2 取得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5.4 技师5.4.1 取得

14、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 年以上。5.4.2 在本公司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 年以上。5.4.3 取得本职业技师资格证书。5.5 高级技师5.5.1 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以上。5.5.2 在本公司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0 年以上。5.5.3 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资格证书。6、技能鉴定项目及方法6.1 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试主要为所属工种的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规程、安 全常识等。由工艺部门拟定考试题库,人力资源部组织闭卷考试。6.2 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由工艺部门根据评定对象所从事的工种确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在指定场地通过现场 实操的形式进行考核。6.3 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满分均为100分,两项均达到70分以上(含 70分)者为合格,其中有一项 达不到 70分者为不合格。6.4 对于文化水平较低者,可采用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技能鉴定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