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小体育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2272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马小体育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罗马小体育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罗马小体育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罗马小体育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罗马小体育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马小体育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马小体育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马小体育宫罗马小体育宫(Palazzeto Dellospori of Rome )为 1960 年在罗马举行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 修建的练习馆 , 兼作篮球、网球、拳击等 比赛用,建于19561957年。可容6000观众,加活动看台能容8000观众。设计者为意大利建筑师 A.维泰洛齐和工程师P.L奈尔维。这座朴素而优美的体 育馆是奈尔维的结构设计代表作之一,在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体育宫平面为圆形,直径 60 米,屋顶是一球形穹顶,在结构上与看台脱开。 穹顶的上部开一小圆洞,底下悬挂天桥,布置照明灯具,洞上再覆盖一小圆盖。就视 觉而言,略嫌低小。穹顶宛如一张反扣的荷叶,由沿圆周均匀分布

2、的36 个“丫”形斜撑承托,把荷载传到埋在地下的一圈地梁上。斜撑中部有一圈白色的钢筋混凝土“腰带”,是附属用房的屋顶,兼作联系梁。球顶下缘由各支点间均分,向上拱起,避免 了不利的弯距。从建筑效果上看 ,即使轮廓丰富 ,又可防止因视错觉产生的下陷感。小 体育宫的外形比例匀称,小圆盖、球顶、丫形支撑、 “腰带”等各部分划分得宜。小圆 盖下的玻璃窗与球顶下的带形窗遥相呼应,又与屋顶、附属用房形成虚实对比。“腰带”在深深的背景上浮现出来,既丰富了层次,又产生尺度感。丫形斜撑完全暴露在 外,混凝土表面不加装饰,显得强劲有力,表现出体育所特有的技巧和力量,使建筑 获得强烈的个性。小体育宫优美的球顶天花著称

3、于世。它是一个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巧 妙结合的优秀艺术品。球顶由 1620 块用钢丝网水泥预制的菱形槽板拼装而成,板间 布置钢筋现浇成 “肋”,上面再浇一层混凝土,形成整体兼作防水层。预制槽板的大小 是根据建筑尺度、结构要求和施工机具的起吊能力决定的。条条拱肋交错形成精美的 图案,如盛开的秋菊,素雅高洁。球顶边缘的支点很小,丫形斜撑上部又逐渐收细, 颜色浅淡,再加上对应各支点间悬挂在球顶上的深色吊灯的对比作用,使球顶好像悬 浮在空中。如此独特的意境令人赞叹,难怪奈尔维被称作 “钢筋混凝土诗人 ”。 小体育 宫整个大厅的尺度处理也很好。穹顶中心的尺度最小,越往边缘,尺度逐渐加大,与 支架

4、相接处的构件尺度最大。最外边的三个一组的构件,顺着拱肋走向,把力集中到 支点上。而它们的轮廓与丫形斜撑上部形成的菱形,又与预制槽板的菱形相似,不过 它们是通透的,不显沉重。这种相似形状的有韵律的重复和虚实对比手法,使整个穹 顶分外轻盈和谐。中国古代建筑概论1 论述题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

5、改造参见213226)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 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 212246(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 213218(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 7)(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 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2绘图-论述题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3、名词解释1、侧脚258;

6、生起 258;梭柱 5、257;卷杀 5;收分 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 宋代的八等材261 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 2804、斗栱 4、259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 277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 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3、夏(或先商)时

7、期建筑概况(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 25276、秦时期建筑概况 2728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9、宋代建筑概况 3942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 4647 提示:各时期建筑概况一般包含以下常见内容:城市建设、园林、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 特征、建筑的风格等。2、论述题综合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

8、24战国26汉 28;另109)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3、各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4、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三、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与实例分析1、类型概述1、住宅部分(1)北京四合院 91(2)干栏(干阑)85窑洞89、9798碉楼87 土楼88、9597阿以旺90毡包 902、宫殿坛庙陵墓(1)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09110 (2)祭祀建筑(坛庙)的三种类型简况118120(3)陵园建筑的变化 1311323、宗教建筑(1)中国道教、伊斯兰教建筑和汉地佛教寺院简况145146 (2)

9、佛塔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典型实例32、165(3)石窟寺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典型实例3233、177(附:摩崖造像 177)2、典型实例分析提示:单体实例注意空间形态与结构技术的关系,注意立面或剖面简图;1、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126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46149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1501524、山西应县木塔 166167 提示: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辅助说明。 1、明清故宫 1131162、北京天坛 1221243、曲阜孔庙 1274、北京明十三陵 1381404 中国古代园林1、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183)2、唐宋明清的园林发展 1811833、明清皇

10、家苑囿的特点(包括和江南私家园林理景手法的区别和联系)(184185)4、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含叠山理水手法)1911945、绘简图分析北京颐和园与苏州拙政园189191;1971996、风景建设的类型、原则和手法(202205)五、中国古代城市1、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况49512、考工记的王城制 503、汉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54555、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5963 6、宋开封城、平江府的规划特点6365;75777、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67698、了解地方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7173六、中国近代建筑史1、我国近代建筑发展的概况2993042、近代城市的类型及变化特点30731

11、23、了解近代建筑类型的发展情况(重点:住宅325332)4、近代建筑思潮 369391(重点:传统复兴的三种模式373385)5、绘图分析南京中山陵 3763772010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07)发布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务处发布日期:2009-9-24 9:09:42点击率:1265关键字: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建筑历史代码:607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试题解答,考核考生:1.对于中国建筑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状况;2.对于外国建筑历史基本知识掌握情状况;3.对于中外建筑发展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综合能力;4.对于与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的认识;5

12、.对于传统建筑的物理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6.建筑学经典理论著作的了解考试内容:本科目为闭卷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名词解释、作图分析、简答和论述题等,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约占10%,根据报考方向分别选做)。考题总体上由基本知识和分析研讨两部分构成。考试内容范围:中国建筑史:1.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城市建设;3.聚落与民宅;4.宫殿、陵墓;5.宗教礼制建筑;6.中国古典园林;7.中国古建营造技术;8.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外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历史线索外国建筑重要历史事件1.古典建筑;2.中世纪建筑;3.文艺复兴建筑;4.近代建筑现象;5.前现代建筑活动;6.现代

13、艺术派(观点、代表人物、主要作品);7.现代建筑运动;8.现代建筑多元化阶段;9.后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思潮。文化遗产与保护:1.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2.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考试时间:3小时参考文献: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陈植.园冶注释(第二版).建工出版社;5.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建工出版社;6. 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7.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8. 重要的近现代建筑理论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