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22596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宁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准确认读406个生字。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4、口语交际

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知道课文的大意。、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喜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6、写话。能用学过的部分词

3、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并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教材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2、教材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迪思维,利于学生扩展课内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找,动

4、手做中增长本领,形成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3、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规定了识字量,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 4、教材突破传统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使教科书由“教本”变为“学本”,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起到良好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三、 教材特色: 本教材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重视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2、重视方法。“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5、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3、重视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

6、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四、教学时间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3课时识字1-4课 8-10 课时课文1-11课 30-33 课时识字5-8课 8-10 课时课文12-23课 30-36课时综合练习 8个 24 课时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分配时间。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

7、度表周次日期课 题备注19.1 9.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识字1 、 识字229.89.12识字3、 识字4、 练习139.159.191、秋游、 2、2023、北京! 、49.229.263、英英学古诗、 4、乡下孩子、59.2910.3练习2、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610.610.106、一株紫丁香、7、有趣的发现、 710.1310.17练习3、 8、小鹰学飞、810.2010.249、青蛙看海、 10、狼和小羊、910.2710.3111、狐狸和乌鸦、 练习41011.311.7识字5、 识字6、 识字71111.1011.14 识字8、 练习51211.1711.21 12、要好好

8、学字、 13、朱德的扁担、1311.2411.28 14、梅兰芳学艺 、 15、大禹治水、 1412.112.516、孔繁森 练习6 17、登鹳雀楼1512.812.1218、青松、 19、小动物过冬1612.1512.1920、美丽的丹顶鹤、 练习7、 21、水乡歌、1712.2212.2622、云房子、 23、夕阳真美、1812.291.2练习8、 期末复习191.5 1.9期末复习201.121.15期末复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2.了解课外

9、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很多学生对于原来的一些听说读写的规则有些淡忘了,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课就进行学习常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收益。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 1 周 星期 1 总课时数 1 教学内容:勤于朗读(第一页两幅图)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朗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教学流程:一、

10、指导看图1、21、图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2、仔细观察她的朗读姿势,她是怎样朗读的?(1)她的身体怎样?(2)肩膀怎么样?(3)她是怎样拿书的?(4)她的神态怎么样?小结:朗读时要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臂平放。板书:身要正、肩要平,手拿书本臂平放二、模仿评价1、请几个学生练习读书姿势,其余学生观察评价。2、小结: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对人体有影响,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弯曲,两臂不自然平放,朗读时会感到吃力,目光与课本不能保持垂直,课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与课本的距离不能保持一尺,过远过近都会影响视力。3、指导看下图,全班同学的朗读姿势怎么样?4、全班朗读,指名巡视,交流。4、全班朗读,巡

11、视纠正。三、集体训练1、复习要领。2、指名几位学生摆正朗读姿势一齐朗读。3、评价指出:朗读时要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嘹亮,态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神情专注,边读边想。板书:口齿清楚声音响,态度大方语句顺,字字句句都入目,边读边想有感情。四、总结: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两首儿歌。五、朗读识字一。对照儿歌要求,互评,自评。六、总结谈话。第二课时第 1 周 星期 总课时数 2 教学内容:勤于背诵(2、3两页的图)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12、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背诵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背诵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教学流程:一 整体感知图画1 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2 简说图意。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1 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2 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小结:身正肩平 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 态度认真3 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 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 富有感情4 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5 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图中有文,

13、文中有图,按序背诵)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1 观察左下方小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态度怎样?老师要他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指名学生模仿表演。2 观察中间小图。让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家长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3 观察右边小图。让学生弄清: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态度怎样,姿势怎样?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四小结。第三课时第 周 星期 总课时数 3 教学内容:乐于课外阅读(4、5两页的图)教学要求: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流程:一 观察上边三幅图1 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2 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学习两条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4 观察第三幅图。5 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