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225372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所以又称八股。“八股”是封建文化的糟粕,但我们不能泼洗澡水将孩子一起扔掉。起承转合这种文章结构,我们应当借鉴。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合”是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起承转合式作为一种模式,有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不变。首先

2、,“起”有不同起法:开门见山直陈观点,如劝学师说;提出选题,即中心论点不是开头的某一句具体的语句,它包含在论题之中,需要概括、提炼。“承”也有不同的的承法:有紧接上文正面论述的“正承”,也有紧接上文反面论述的“反承”。“转”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承”,上文是“正承”,下文则“反转”;上文“反承”,下文则“正转”;上文“正承”,下文还可以“进转”。上文是“短承”,下文则是“长转”,重在下文;上文“长承”,下文则“短转”或不“转”,重在上文。“合”法,侧重点不同,或在正,或在反;落脚点不同,或在理论,或在实践。就“承”和“转”的性质而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变式:(1) 起正承反转合(2) 起正承进转合(3

3、) 起反承正转合以这种结构格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可以眉目清楚,二可使内容丰蕴。【例文】:请容纳生命的个性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起)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承)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

4、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正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尊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正转)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我想,只要他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这种文学才华和鲜明个性的结合,说不定能给中国未来文坛树立一座丰碑。(正转)反之,窒息个性,扼杀个性,强求一律,众口一词,必将摧残创造力,久而久之,社会还如何发展,如何进步?正如一位哲人说:在船上,如果众人都站在一边肯定不是好事,在社会上亦如此。(反转)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容纳生命的个性。(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