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22450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二语文选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备: 审批:班 级: 姓 名: 时 间:2010年月2日一、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教学重、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学法

2、指津:二、单元赏析指导: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1、解题:A、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3、 B、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2、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A、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是“气

4、细声粘”。 B、把握诗歌的音乐美 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李白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该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一般而言,汉字以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但诗句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两两组合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步为“二/二”,如“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五言一般三顿,音步为“二/一/二,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二二/一”,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亦可两顿,音步为“二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

5、一层楼”。七言四顿,音步为“二/二/二/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押韵 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地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押韵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偶句末字必入韵,但首句末字可以灵活:五言首句以不入韵为常,七言首句以入韵为常.(须考虑古今音变) 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在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创设音调的起伏、和

6、谐。 律诗之颔联与颈联须对仗,故必平仄相对。但要注意的是,并非相对应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平仄相对,一般而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除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 双声词如“参差荇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叠韵词如“江流宛转绕芳甸”、“可怜楼上月徘徊”;叠音词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象声词如“关关雎鸠”、“呦呦鹿鸣”.这些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十分广泛,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三、学习与欣赏过程“赏析示例部分:将进酒 李白(一)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

7、的字注音。将进酒( ) 金樽( ) 烹羊宰牛(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恣欢谑( ) ( ) 沽取( ) 将出(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将进酒( ) 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3补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2、 ,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3、三山半落青天外, . 登金陵凤凰台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蜀道难 5、总为浮云能蔽日, .登金陵凤凰台 6、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7、平林漠漠烟如织, 。 菩萨蛮 8、 ,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9、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

8、油天姥吟留别1、 ,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向东流.江上吟1、李白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2、李白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3、李白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1、李白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5、李白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16、李白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李白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最摧人泪下的李白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最大气苍凉的景色

9、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4文学常识填空李白(7-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世称他为“诗仙”,他又自称为“酒中仙”。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漫游期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诗人跟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作客。这首诗就可能是三位老朋友聚会宴饮中所作.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5标出本诗的韵脚,注意韵脚的

10、变化,体会作者诗情的起伏变化。答案: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名;乐、谑、酌;裘、愁。(二)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11、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

12、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练习背诵。3、美读感悟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三种主要情感:(1

13、)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三)精读赏析、感悟鉴赏1。开篇的两个长句传达出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明确:长句开篇,起势突兀,用一去不返的流水来悲叹人生短暂、易逝.开篇两句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流露出一种极有气势的感伤。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明确:这四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3。 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明确:诗人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虽怀才不遇但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其中“必、“还”最具表现力,充分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自信,他深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