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22344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4(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6.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郭沫若)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

2、尘埃,然不免局促辕下。(王国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

3、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辛弃疾其人齐之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

4、南向。绍兴三十二年(1162),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签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加秘阁修撰。调京师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以大理少卿召,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奏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加右文殿修撰,差知

5、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以言者落职。绍熙二年(1191),起福建提点刑狱。召见,迁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闵王殿”,遂丐祠归。庆元元年(1195)落职。久之,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四年,宁宗召见,加显谟阁待制,寻差知镇江府。坐缪举,降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节气,识拔英俊。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6、。(节录宋史辛弃疾传)【集评】刘克庄:公所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后村大全集卷九十八辛稼轩集序】毛晋:稼轩晚年来卜筑奇狮,专工长短句,累五百首有奇。但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砟英多,绝不作妮子态。【汲古阁本稼轩词跋】邹祗谟: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远志斋词衷】彭孙遹: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今人未有稼轩一字,辄纷纷有异同之论,宋玉罪人,可胜三叹。【金粟词话】吴衡照:辛稼轩别开天地,

7、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莲子居词话卷一】周济: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之;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语也。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吾十年来,服膺白石,而以稼轩为外道。由今思之,可谓瞽人扪籥也。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

8、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惟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余俱据事直书,不过手意近辣耳。【介存斋论词杂著】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稼轩由北开南,梦窗由南追北,是词家转境。【宋四家词选序论】刘熙载: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世或以粗犷托苏、辛,固宜有视苏、辛为别调者矣。张玉田盛称白石,而不甚许稼轩,耳食者遂于两家有轩轾意。不知稼轩之体,白石尝效之矣。集中如永遇乐、汉宫春诸阕,均次稼轩韵,其吐属气味,皆若秘响相通,何后人过分门户耶?

9、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夐异!【艺概卷四】谢章铤:学稼轩,要于豪迈中见精致。近人学稼轩,只学得莽字、粗字,无怪阑入打油恶道。试取辛词读之,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顶踵?蒋藏国士铨为善于学稼轩者。稼轩是极有性情之人。学稼轩者,胸中须先具一段真气、奇气,否则虽纸上奔腾,其中俄空焉,亦萧萧索索,如牖下风耳。【赌棋山庄词话卷一】晏、秦之妙丽,源于李太白、温飞卿;姜、史之清真,源于张志和、白香山。惟苏、辛在词中,则藩篱独辟矣。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不敢自为菲薄。然辛以毕生精力注之,比苏尤为横出。吴子律曰:“辛之于苏,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东坡之大,殆不可以

10、学而至。”此论或不尽然。苏风格自高,而性情颇歉。辛却缠绵悱恻,且辛之造语俊于苏。若仅以大论也,则室之大不如堂,而以堂为室,可乎?【赌棋山庄词话卷九】王国维: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

11、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不免局促辕下。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匄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12、”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弃疾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

13、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

14、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

15、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