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21628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累计失业人数也在一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一年热过一年。特别是自经济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越来越明显。自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涉及的行业也由低端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一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是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现象初看是完全相反的,只能在某一时段内发生一种,但现在两者同时发生,而且都愈演愈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 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企业“招工难”

2、的原因,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当前的国家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建议。 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 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1)刘易斯二元模型 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o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刘易斯

3、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2)国外职业搜寻理论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即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

4、收益递减。2国内的研究成果()结构短缺论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民工荒”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是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的结果。吕小燕、杨文选(202X)从“经济理性人”学说出发,假设农民工是经济理性人,会精确地考虑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只要收益大于其成本,农民工就会选择进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工对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与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再加上雇主拖欠工资时有发生,这些都打击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

5、与此同时,王呈斌、毛晓燕(22X)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2)基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就业难 在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由于就业机会分布的高度不均匀,而且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与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反差,因此工作搜寻对于劳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尤为明显,并且表现出多重二元性质,制度性分割、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职业分割、行业或部门分割并存,这种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成本,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3)除了以上几种种主流观点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解释“民

6、工荒”现象。例如,黄婧、纪志耿(202X)从科斯特的“生存理论”视角分析说明“民工荒”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对就业机会、全年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以及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迁移成本的上涨压力。 3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及研究设想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概述,再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可以简单从工作搜寻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探讨。从成本角度出发,基于拓展型的工作搜寻理论,大学毕业生的搜寻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不。而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工作搜寻是从最有希望的工作开始,同时由于搜寻中获得的工资越来越高,进一步搜寻获得更高工资的难度也越大。 三研究假设 在经济好转背景下,部分地

7、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是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的一种反映。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局面,也反映了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预期,与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不相适应。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分需求,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招工难、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四基本观点 具体原因剖析: 1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

8、不对称,千万适龄劳动力上大学被“白领化”,高校扩招给农村适龄孩子更多上学机会的同时,也间接“剥夺”了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的可能性。 2企业用人机制方面。首先,有些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攀高,利润不断缩水,薪酬待遇未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其次中小企业职工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最后部分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偏失。 3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4教育制度方面:一是教育方向与劳动力需求方向严重脱节。主要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岗

9、位,而社会紧缺的各种高级技工却又是各大高校不屑于培养的。二是就业供给结构与现实就业需求相背离。普通工人所从事的低端岗位劳动量大且工作时间长,无法吸引大学生,而且新生代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关注的层面更为多样,如开阔视野、增加经历、注重企业培训、晋升。5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方面:一是,某些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他们的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五研究内容结构与对应目标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0、第一部分引言。基于现有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总结已有的文献,分析现有的研究水平与进展,并提出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与企业招工的形势,对己有研究基础进行阐释,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在对已有文献、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介绍研究的问卷工具,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并选取合适的被试样本。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在检验研究结果的信度及效度之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1、、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验证研究假设及模型,并总结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分析研究的局限及创新点,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六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初期,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找出研究的问题和初步构思。并通过文献归纳,找到需要研究的变量,确定研究拟采用的变量维度,利用sps13.检测问卷的信度、效度状况;研究中期,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理工大学部分抽样学生为正式测试的被试样本而进行调查,利用pss3.0对所发放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统计分析和实证研

12、究相结合。研究后期,采用观察法和个案专访调查法,浏览校园bb网站和专业cc网站,观察学生的交易状况,并走访网络创业的成功人士,完善调出结论,提出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意见。(3)技术路线 七预期七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形式 ()调查报告一篇: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篇。 八相关参考文献 1李志霞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X年01月2雷震云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企业家天地2X年11月 3banerjebsajit,andbuciabilla.onhobsearchindeeloingouty:anayssbasedonindianda

13、tonirajeonomideeopmentancultrehnge995年6月 姜继红、汪庆尧职业搜寻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X年4月 5都阳农村劳动力流动:转折时期的政策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年第5期6李宝元、王泽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X第3期7陆晓禾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X第10期 8舒服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2X年4月 第二篇:用工荒与就业难用工荒与就业难 目前,就业市

14、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透过现象和矛盾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工人出现用工荒,一方面是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出现就业难。这两个看似是悖论的现象,在中国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用工荒主要出现在新一代农民工身上,他们与前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还有相对的一方面,随着近年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大部分企业借着高科技革命的春风转型,经济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有低附加值向高

15、附加值转变,由此催生出一大批新的岗位需求,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就业者有充足的精力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更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做后盾,这一部分就业市场形成了暂时空缺。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原因也是多层次多方面。首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要的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没有构建起来,自身素质不足,不符合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其次,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理性正确的就业心态,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就得是“大家”,就得担当干部、管理人员,对工作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缺少职业情操,容易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再次,现在一些企业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新的岗位需求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觉得大学生粗出茅庐,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招收应届毕业生企业就等于承担起来培养大学生的义务,得不偿失。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与其招收大学毕业生还不如招聘有工作经验者来的实际、实惠。最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成了影响大学生教育的瓶颈,管理机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评价机制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学科设置不灵活,不能紧跟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各地区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