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21579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陈教授对曹禺的 陈教授对曹禺的雷雨作了精彩的解读。在对雷雨的解读中,他认为繁漪具有鬼魂性格;周朴园有陆游式的中年男人的痛苦;而最不出戏的鲁侍萍决定让一双儿女出走,承担最后后果,则具有古希腊悲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还有雷雨中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即对周朴园在侍萍之后繁漪之前的妻子心理状态的分析都引人深思。 陈思和:细读雷雨 (选自南方文坛2023年第5期。陈思和,著名学者,复旦大 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作协副主席。陈先生所倡导并进行了卓越实践的文本细读理论,无论对今天学术界的风气转向还是对语文教育的指导提升,都可说是功不可没。) 中国的,也

2、是世界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文学名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西方文学名著。我们讨论巴尔扎克、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这当然是世界文学 名著。但是在我想来,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全世界是一个整体,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达到一流水平的文学著作,都应该成为“文学名著”。我们过去通常认为“世界文学名著”一定是外国文学,中国跟世界好像是对立的,就是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如果讨论世界文学的话,那么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人类文化遗产都应该成为我 们这个世界的文化名著。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名著跟外国文学名著是同等的,是在一个层面上来对话,中国的文学同样可以列入世界文学名著的行列。 而且,通常

3、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说像红楼梦、儒林外史、李白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还是能够认可,那么对于现代文学呢?特别是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它是在整个西方社会思潮、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之下,开始从事自己的文学创作,是在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下产生的。比如,鲁迅、曹禺、巴金、老舍等,当我们讨论这些作家的时候,常常会讲这些作家曾经受到过西方文学的影响。今天我们要讲曹禺的雷雨,一讲雷雨大家马上会想到,雷 雨曾经受到过像欧洲的伟大戏剧家易卜生、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影响等,都会举出一系列的例子来证明中国的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出来。那么,在别人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文学创作,这样的作品能不能成为

4、世界文学名著?我想还是可以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受到国外的文学影响。20世纪以来,人类信 息沟通特别频繁,在这样一个时代,很难区分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域的独特的思想,很多问题都是连成一片的,都是在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当中产生出来。比如,曹禺的雷雨中表现的人性压抑、乱伦都是世界文学所共有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文学虽然是后起的,但同样在自己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能够 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世界性主题的回应。比如说我们讲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大家庭的崩溃全世界都有,德国托玛斯曼写过布登博洛克一家,英国高斯华尔绥写过福尔塞世家,波兰莱蒙特写过农民,这样一系列的世界性的文学名著;但是,在中国就会形成像

5、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它 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社会环境,表现出对这一主题的独特的挖掘。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正因为它能够对应世界性的主题和文化现象,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完全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达到世界一流名著的水平。所以我就斗胆把曹禺的雷雨放到这样一 个讲坛上去介绍。我一点没有妄自菲薄。我一直觉得,中国像鲁迅的小说,像曹禺的戏剧,完全可以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什么是文学的标准?文学的标准只能有两种,第一,是对人性刻画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丰富性。世界一流的文学,人性展示一定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的;第二,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优秀与否,主要是看 它表达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对于

6、自己民族的语言运用得好不好,能不能将本民族的语言达到最大限度的丰富性与包含性。有很多好的主题,可是它语言用得疙疙瘩瘩的,这样的作品就很难评价它好。所以,我想,人性的深度和丰富性,以及语言的包容量和丰富,这是衡量文学的主要标准。那么,在这两个要求下,我认为,曹禺 先生当时23岁时候写的雷雨,完全能够达到一个世界一流的水平。 雷雨的问世及其寂寞 雷雨发表的过程有点曲折。这是报端都有介绍的,但传来传去并不准确。曹禺当时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才二十出头。他写出剧本以后交给了他的好朋友、文学 季刊的主编之一靳以。靳以拿去给这个杂志的另一个主编郑振铎看。郑振铎是一位资深学者,但他一下子不能判断作品的优劣,就说

7、它“写得有点乱”,当然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写出来的剧本难免有点乱,靳以就把这个作品放下来,他怕别人说他是朋友徇私,不好意思再拿出来发表。不久,巴金从上海到北京,与靳以住在 一起,靳以把剧本拿出来交给巴金读。巴金一看之后非常感动,马上推荐给主编,这样雷雨才发表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以后,这个作品也没有社会上的反响。第一次上演雷雨是在日本,是一批留日学生在神保町一个大学的礼堂里,结果演出引起了轰动,然后再回到中国,引起中国的反响。这很奇 怪,与曹禺的其他剧本发表情况正好相反,日出当时上演以后,天津大公报连续发了两个专版,请了南方、北方的一批名作家去讨论,是轰轰烈烈的,雷雨刚刚问世的时候

8、相对来说是比较寂寞。 这种寂寞就影响了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一部作品发表以后总是需要有批评家去阐释和宣传,然后被别人慢慢认可。雷雨是非常难以被评论家接受和宣传的,它讲 的是乱伦,连曹禺自己都说不清楚。雷雨出单行本的时候也定了一篇序,承认“这些解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追认”这个词是什么词是什么意思?那可想而知,作者在创作时,脑子里也是一团混沌,也不清楚写的是什么东西。由于批评家没有办法去很好地分析、宣传、推荐它,所以这部作 品的命运跟日出完全不一样。日出的主题非常清晰,它通过陈白露这个交际花的命运,写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社会,所以一发表就受到普遍欢迎。曹禺自己都有点模糊

9、了,他好几次都说到,雷雨写得太紧张,里面让人喘不过气来,编得太像“戏”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技巧化,比较“做”。曹禺这 个说法影响了很多研究者,我看到很多讨论曹禺剧作的学者都是这样认为,雷雨太巧合,到了日出,曹禺才真正走向成熟,有的甚至说,曹禺早期学的是莎士比亚,到了日出就开始学契诃夫,层次更高了。但是,在我看来,日出是不能跟雷雨比的,雷雨在中国整个戏剧史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也没 有一个作品能够跟它比的。好就好在,雷雨是一部谁也说不清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是体现人性的极其丰富,那人性太丰富就说不清楚,正因为说不清楚,它才成为一部说不尽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蘩漪与周冲:人性的两极 曹禺本人说

10、过:“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其中,“在雷 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雷雨序),一个是蘩漪,这是作品中最恶毒、最激烈、性格最丰富的女人;可是,另外一个形象是谁呢?是周冲,是这个作品里最平淡、最单纯、最没有角色的一个小孩子。这两个人物引起了他的冲动,就使他创作了这样一个剧本。这不像有些作家,先要确立主题 思想,写下剧本大纲,清清楚楚,然后一句句编台词。他是仅仅以一种冲动,在他脑子里活跃的两个人物,写下了这部作品。周冲给人的感觉是一身白,单纯得像小天使,而蘩漪是一身红,激烈如火、像魔鬼一样

11、的女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在人性之间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张力,通过两极,窥探了人性的丰富和人性的深 度。因此他写了这部作品。写到最后,曹禺先生自己都感到透不过气来,于是他又写下了一个序幕,一个尾声,来平息自己的感情。这就是一位作家创作时的真实思想。 再看这部作品的主题。很多人在评论雷雨时,都会认为它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冲突,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最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人性犯罪。 作品中写了三种乱伦:一是周萍和蘩漪的乱伦。在一个大家庭中,老夫少妻,相差20岁,丈夫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每天忙于公务;年轻的妻子在封闭的家庭中非常苦闷。在故事发生前几年,丈夫前妻的儿子从乡下回到了这个家中,

12、就是周萍,纯朴的周萍带了满身的乡土气息来到了这个家中,为蘩漪带到了清新的空气,用她 自己的话说:“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人性的欲望因此复苏,于是她爱上了这个年轻人,便发生了这种不可逆转的人性的罪恶后母和丈夫前妻的儿子发生了乱伦的情欲。 这也带出了第二宗乱伦罪。随着周萍逐渐长大,乱伦的恐惧也逐渐膨胀,同时,周萍受不了蘩漪一个30多岁的女人有许多要求,很疯狂的爱,他想摆脱她的控 制,摆脱罪恶的感觉。为了摆脱这种罪恶,他爱上了一个18岁的小丫头,单纯、朴素的四凤。不谙世事的清纯丫头与半是疯狂的半老徐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周萍当然舍弃蘩漪,而去爱那个小丫头。但是,四

13、凤和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两人不仅相爱,而且四凤已经怀孕,周萍从第一轮罪沦到了第二轮罪,即血缘的乱 伦。这比前一个犯罪更严重。前者是家庭乱伦,这种家庭关系还是可以解体的,而第二轮犯罪是无法解体的。这是导致故事全部悲剧的原因。最后四凤的死,其实是自杀,她只能是这样,在当时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你让她怎么办,她有着不得不死的理由。周萍也只能自杀了。他与蘩漪奸情被揭发还能够逃走,还能够通过 爱四凤来摆脱。可是当他发现事情结果非但没有拯救自己,反而陷入了更深一轮的罪孽后,他也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死路。故事发展到这里,就有悲剧不得不发生的理由。这里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完全符合逻辑推理,这就是悲剧的力量。

14、悲剧的发生需要很多情节的推动,但其结果是必然的。 家庭的乱伦、血缘的乱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悲剧?按照传统的说法,上辈子人造的孽,报应到了下一辈人的身上。周朴园年轻时和老妈子的女儿梅侍萍(鲁妈) 的相爱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周萍和鲁大海。但是,刚刚生下鲁大海的时候,周朴园家里就逼着他赶走了梅侍萍,鲁大海因为刚生下来觉得养不活了才允许她抱走。很多年后,故事中的人物在命运的安排下重新碰面,30年前的故事再次发生。这引出了第三宗罪主仆之间不正常的恋情,结果始乱终弃,女方被遗弃,导致不可收拾 的悲剧。 雷雨通过一系列的罪完成了对人性的拷问。而这一系列的罪都和人的情欲有关。人的情欲的三道扭曲主人和仆人关系的

15、扭曲、后母和前夫之子间关系的扭 曲、兄妹间关系的扭曲,构筑了三个悲剧,即社会悲剧、家庭悲剧、伦理血缘悲剧,构成了这部作品所有的冲突,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结局。雷雨通过这三道情欲被扭曲,拷问人性深处的罪恶感。这个故事的说不清楚的地方也就在这里。故事太丰富了,内容太含糊了,社会冲突,家庭伦理、血缘关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 异常丰富的悲剧。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去清晰地分析这个作品。因此我们只能抓住今天我们能够分析的东西去理解它。 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至今为止,优秀的评论家分析雷雨都是从分析人物着手。只有通过对人物的不同理解,才能进入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形成对作品的多元解释。 陈教授对曹禺的 曹禺 曹禺 曹禺的雷雨 曹禺的戏剧 曹禺生平 曹禺雷雨 我的父亲曹禺 曹禺的所有作品 曹禺雷雨(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