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421027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等论文集(修改)学位论文(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届成果评审类别:初中农村初中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王海燕(此文在临安市2015-2016学年(第31届)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评审中荣获临安市二等奖)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我们世世代代信奉的格言、祖祖辈辈传承的教诲。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初中学生把一切都看做理所当然,不懂得什么是感恩。本文阐述了农村初中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并制定了感恩教育的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的感恩教育成效显著。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独生子女 感恩教育 一、现

2、实背景 (一)当前实施新课程的需要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指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更是人性养育的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二)社会现实的需要部分农村初中的孩

3、子失去了原有的艰苦朴实的品质,表现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父母对子女百般疼爱,他们有些拼尽一切努力为子女争取优越的生活条件,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宁愿苦着自己而不苦孩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有些父母本身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只会一味地对孩子百依百顺,从小无原则地溺爱;还有些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更有一些因为生计在外打拼,把他们年幼的孩子留在了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这些父母因为长年不能陪伴孩子,难得有机会与孩子相处,也只会对孩子加倍宠爱,根本无暇对孩子的品行进行约束,这一切的一切导致现在的农

4、村初中生对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对于被爱麻木不仁,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什么是感恩。这种现象与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相违背的。以下是我校的几个真实案例。案例1:初二学生洪某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庭贫困,从初一开始就和杭十中的潘某结对子。受助一年多,洪某没有主动给潘某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洪某的冷漠,让资助者潘某感到很不是滋味。从今年开始,潘某取消了对洪某的资助。案例2:初一学生徐某,在学校表现得很孤僻、狂妄、敌对。经常无理由地违反课堂纪律。老师经过家访,了解到他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而他一直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的,爷爷奶奶对他百般疼爱,但他

5、从小任性霸道,从不体谅爷爷奶奶。案例3:初二学生潘某,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父母均为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她很是疼爱,从不让她干家务活。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农村初中生因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

6、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自私自利,任性妄为,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何来感恩之心呢?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农村初中生约有3000万,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国家将来的整体道德水平。对农村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对农村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全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中,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感恩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所以,现今提倡对初中生的感恩教育也是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初中生具备了感恩意识,才会有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社会,报答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孝敬父母。感恩教育能使初

7、中生摆脱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其胸怀宽广,有助于他们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提升竞争力,有助于将来事业的成功。(二)对农村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感恩教育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感,维护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求发展人性善的一面,遏制恶的一面,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来润滑。感恩教育能够给物化的世界填充更多的人情味,摒除诸如诚信缺失、人际冷漠等社会问题,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人人常思感恩,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三、研究过程(一)准备

8、阶段1、 学校成立课题管理组。研究实行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横向,学校团支部成立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校级领导、政教主任任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中队辅导员为组内成员。组长和副组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督办等,使活动得以如期开展;纵向以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年级的年级组长来协助实施。领导小组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如图1:管理层面:领导小组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图1团总支:宣传学习,树立榜样活动,正面引导心理辅导室:问卷调查教导处:感恩教育课时安排各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总务处:学校硬件设施调查与措施落实德育处:活动组织和策划、资料汇总领导小组:分析与总结

9、图2:研究层面图22、制定研究方案。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用了一年多时间对初中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以开放式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初步了解目前我校初中生对感恩的认识情况;分析导致部分初中生不懂得感恩的原因;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了初中感恩教育的对策。(二)实施阶段1开展感恩话题问卷调查我校是浙江省临安市农村的一所普通寄宿制初中,全校共有12个教学班级,每个年级各四个班,共364个学生,现笔者就我校初中生的感恩问卷抽样调查作简单的初步分析。(1)对我校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第一次统计表(2014年9月统计,总人数:100人)序号内 容 人数比 例1从来不知道父母亲的生日 3535%2自己的房间都是父

10、母亲帮忙打扫整理的6060%3平时零花钱每周超过100元的5757%4和父母经常顶嘴吵架的2828%5学习上不够努力7070%6经常抱怨家庭不够富有1111%7对父母漠不关心7575%8周末回家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的33 33%9会和父母说“谢谢”之类感谢的话1212%(2)对我校老师的问卷调查第一次统计表(2014年9月统计,总人数:100人)从学校抽取的100名学生进行侧面调查,把写好名字的问卷调查表交给任课老师,各任课老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序号内 容 人数比 例1见到老师不问好的 4040%2课堂上随便讲话,扰乱课堂的2727%3对老师的批评不能虚心接受的2121%4请教问题后不说“

11、谢谢”的7373%5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1111%6有欺骗老师的行为1818%7不服从老师管理的99%8没有集体荣誉感,和班委不和的15 15%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初中生对父母、对老师、对他人都缺少感恩之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对自己好的人都是理所应当的。2.初中生不懂得感恩的原因分析通过归纳,我认为导致初中生不懂得感恩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是情感的源泉,是爱的发源地,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受家庭的影响。我校78%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对其百般疼爱,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无条件地满足,爷爷奶奶更是如此,久而久之,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天经

12、地义的,根本不需要回报。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至关重大。很多家长自己平时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些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有些不孝敬自己的长辈,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跟自己的父母顶撞父母的这些行为,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如何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呢。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和沿海转移,据笔者调查,我校学生中“留守”孩子的比例高达60%以上。留守孩子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代理家长就觉得他们失去太多,便更加溺爱他们,从而使他们陷入了情感教育的“

13、沙漠”,养成了贪婪自私,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格缺陷。在这些孩子的情感世界里,感恩思想已经成为一个盲区,孩子对家长只知索取,不思回报,感恩之心严重缺失。(2)学校教育过于片面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学校和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对他们德育的教育。部分成绩好的孩子,认为自己很优秀,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更别谈感恩之心了。虽然学校也提倡要进行素质教育,感恩教育,但这些只是流于形式。 (3)社会教育存在偏差现在的社会教育已经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的败坏,一些

14、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发生扭曲,他们追求享受,奢侈浪费,至使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中小学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4)学生自身原因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初中学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3-16岁之间,处于青春期,他们自己有了独立意识,希望父母能像对大人那样对自己。这一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严重,大多数不愿意接受说教式的情感教育,孩子和父母也是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时候,和父母、老师之间很容易出现代沟和隔阂。缺乏生活经历因为从小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疼爱,生活过的很舒心,加上年龄刚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没有感受过任何的生活艰辛,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在他们眼中,一切都像电视剧里那么轻松。3.

15、我校对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人们常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感恩父母和长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世界上有两个人最值得尊重和感恩,他们便是我们敬爱的父母。我们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孩子生命,更把孩子养育成人,挣钱供孩子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应该帮助学生懂得感恩。孩子要对父母感恩,就不应该贪得无厌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父母、长辈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通过感激父母、长辈教育,让学生体悟来自父母无私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