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经》给人的启示:“空”的生活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50KB
约15页
文档ID:494209489
《心经》给人的启示:“空”的生活_第1页
1/15

《心经》给人的启示:“空”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心经》,整片经文只有短短260多字,大部分看过的人都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也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运用它的思想了佛教的思想大厦是建立在般若系列经典之上的在般若系列的经典中,大般若心经就有600多份之多,而最短小的《心经》就是其中的精华在这里,我没法逐字逐句地翻译和解说《心经》,在这里想把其中的精髓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和谐,而所有的不和谐思想是源于哪里呢?其实,它们产生于我执、我敬、我爱、我慢……的思想中现在,我就想要把焦点聚集在般若心经当中最中心的思想——“空”中《心经》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换句话说,也就是四大皆空很多人都认为“空”就像是空气,觉得它即是一无所有的状态,或者觉得那就是一种焦急、颓废、逃避的心理状态然而,真实的“空”并非如此它代表的是积极、正确地认识自我、事物以及世界万世万物存在规律的心态当你真正理解了“空”,你就知晓了事物存在的规律,你就可以掌握成功的规律,你也就能得到美满幸福的人生,自然而然你就可以证入佛性的无上正觉了可是,当你对“空”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就只是愚昧众生的一员,你沉沦在三界中,你活在黑暗、迷茫、痛苦里无法超脱。

在佛教里,“空”的意义就是如来性,就是清净本性,就是让我们得到大自在的前提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倡导和谐,而我们也在呼吁身、心、灵的和谐,这二者其实是有因果关系的当我们的身心灵和谐了,社会的和谐就指日可待了而要做到,身心灵三者的和谐,首先就要对“空”有入木三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体悟和觉察因为不能理解“空”的境界和深度的时候,我们永远被世间万事万物所左右就好像,听到别人的称赞自己就飘飘然不明所以,听到别人的谩骂就会怒火中烧;做成某件事了就开心不已,未达成某个目的就失望绝望一切都烦恼都源于我们的无知,因为不了解事物的本性而使自己迷失了正是因为我们不懂,所以我们一直活在焦虑、恐惧、憎恨、愚昧、傲慢之中,它们总是在使我们的心饱受着煎熬而当我们了解了它,我们就会豁然而悟,就会看到本来黑暗的生活中的光明光明会让你明白活着是为什么,让你知道该怎样好好生活、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计划未来因为不了解,我们不快乐,我们生活在焦虑中得不到安宁,我们没能解除困扰,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自己内在的本质既然连自己都不了解,何谈了解其他的事物呢?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做“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它是中观宗里的一个著名的句子。

这句话说的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聚集而组合成的,本性即是空亦是中道义”就是说在空有之间我们要选择“中道”去认识事物中道”这个词说起来有很多内容,它是佛教教义,是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中道亦是佛教的根本立场,大、小乘之各宗均以之为弘法的基本态度不过,大小乘诸宗的解释并不尽相同有兴趣的话,可以多做些了解在这里我就不做赘述要理解真正的空,它不是叫人消极看待一切身心灵的和谐才能够让我们健康和快乐地活着如果说你面前的一张凳子的诞生,是因为木头、钉子、人工、油漆的组合,那么这些因缘就是凳子存在的因这张凳子在不久的将来无法避免的会坏掉、会消失,那么你现在看到它时,你就应该有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概念这种思想从凳子扩展到房子,从房子扩大到地球、到宇宙、到更宽广的空间中,你就知道任何东西都在遵循这个规律存在着明白这个规律之后,我们就能明白活着只是一个过程,在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一样东西逃得开,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空”不等于一无所有,它不过是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究竟特性的一种思想现在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却是分子、原子、甚至夸克,它们就好比佛教里说的羊毛尘和牛毛尘。

而物质无限分解下去,最后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能量佛教里叫做无表色,就像我们感觉世界、感觉外在的一切都有能量的作用扯远了,回到物质上面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物质,能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可以称为“色”,而你认为的“色”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永远存在的,还是仅仅是你自己的感觉呢?此刻,你听到了窗外鸟叫的声音,你肯定认为声音是存在的当对于一个失聪的人来说,这个声音是不存在那么,这个对于判断声音的存在与否,是不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呢?今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大家看到了自然承认了它的存在而当我把这篇文章中的每个字拆开了,文章的实体虽然还存在,可是这篇文章却已经消失了一切都只是空,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认清我们现在用名字代表自己,可是名字是我们吗?它们不过是一个假名,我们本来没有必要太在乎当别人提到你的名字,或赞叹、或辱骂,你会高兴或是发怒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名字本身就是假的,你又何必纠缠于这个代号呢?不了解“空”,让你为了这样一个假名起了各种烦恼佛教的提出空性思想,就是要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存在规律,认识事物的究竟原理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要移植一棵树,就要在树根上带着些土就像香海广场的桂花树,刚过来的时候,每隔几小时就要向底部浇水,还要往树叶上喷水和在枝干部分挂盐水,树干上要绑绳子,这就是要创造条件以保证它活下去。

这些条件缺少一个,它就会死去这就是因缘和合的规律的体现我们为什么禅修?因为禅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在内心深处的认识调整好就能让我们正确地思考自己身边的问题,更好的了解空性思想那么为什么“空”在佛教的思想里会受重视呢?因为当人不了解空性的思想,就有很多东西放不下,很多思维打不开,身心灵得不到自在正如《心经》里面的一句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就是建立在空性的层面上的看不穿的你执着某个角色,这个角色就会让你对它很在乎,你会有对比和抉择的心就像我是个出家人,那么如果我对非出家人会有选择、有评判、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的话,我就在执着出家人这个角色我想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某件事情是如何的时候,你总会希望别人的看法与你一致,你不希望别人质疑你那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所想、所见、所听作为了中心其实,我们人就是以这样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活着,我们用分别心对待这个物质世界的种种,偏执的我们就像迷失在了黑暗中而空性就是帮助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存在定律的黑暗中的灯塔,只有它才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与外在的一切了解空性是身心灵得到和谐的前提,而你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所有都处于最优状态的前提就是身心灵和谐。

如果你要使你的家庭幸福快乐,那你必须聚集家庭幸福的因缘不要认为事物会一直持续它的状态,它是会变的,就像人一样你身边的一个朋友,现在是这样的,十年以后也许完全是另一个人了我们之所以不能接受事物发展变化的事实,是因为不了解空性空性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地在变化、流动、生灭的如果没有空性,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也不会成长;如果没有空性,世间万事也不会变幻莫测空性为你解开事物变化规律的奥秘,你明白了这种规律,你就具备了一种智慧,这也是佛教把空性叫智慧、般若的原因之一认真想一想,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健康的身体、年轻的生命,终究是要变的,因为我们会老去不要不能接受,这就是空性的原理每天,当我们把腿盘起来、把眼睛闭起来的时候,就是在关照自己内心的空性,我们去理解无常生灭、流动生灭的定义,我们去接受一切都是短暂存在的事实和规律佛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可能很多人在以前无法理解这句话打个比方,乌云密布、天下大雨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太阳,可是你能说太阳不存在吗?不能,它只是暂时被乌云遮住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只是在今天,我们的佛性被重重烦恼的所掩盖,迷失掉了我们的不快乐,我们身心的煎熬、焦虑和不安都乌云,它们把我们的佛性隐藏在了背后。

而我们禅修就是要把乌云抹去,使光明的佛性显现出来,让我们得以快乐、从容、和谐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地面对每一件事情,使自己可以用心地做好我们现在这边很多义工,来到寺院后也没有觉得自己是老总、老师、某某学者,而是把自己身份地位全部放下了,所以他们才会拿起锄头去锄草,才会一次次弯下腰去捡垃圾,才会骑着三轮车到外面去拉货他们都是理解了空性的思想的人,所以才可以在自己的观念里只有职务、工作的分配,而没有等级、观念、金钱、名望的分别无论你是皇帝,还是扫地的人,在人性的角度上其实是没有分别的,都是平等的当我们把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嫁接到生活里去,并加以实施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公司的员工,都是变得快乐和满足也是了解到事物内在共通的一面,我们才发现了平等和谐的人性佛教讲的平等,不是身体跟物质的平等,而应该是佛性的平等、人性的平等我想未来的和谐社会讲的平等指的应该是这方面的平等吧,因为物质的平等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像普通人和比尔盖茨在财富上的差距所以,我们学佛人所需要修炼的就是在内心深处建立人性平等的观念,这种人性的平等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就是佛性,是我们内在的清净本性因为这个快乐的心态,我们更好地去面对了生活:可以快乐地扫地,也可以快乐地当老总;可以快乐地当国家总统,可以快乐地做所有的事情……当我们遁入色空不二的和谐境界之后,就能站在超物质的那种高度去看待我们人的生命了。

前些日子,在上海做培训时,一个老总跟我讲:“师父,我最近很困扰,碰到了很多问题我就跟他说没什么大不了,你就想着如果明天就会死掉,那么今天还有什么东西放不下现在很多人被名、被利、被面子、被人家的各种各样的奉承言语推到了一个高度,就下不来了这不是苦了自己吗?还有一次,奥康人力资源部的一个总监跟我讲:“自己现在要供房子,又要还债务,又要什么什么,已经被弄得焦头烂额了我对他说,应该把你的生活好好地精简一样,比如说以前你打的上班,现在就坐公交车去,再不然就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嘛,都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以前吃饭都要上饭馆去,现在买菜自己回家做,再不行就买几个馒头吃一吃嘛,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从A走到B的过程本来可以很简单,只是因为90%的人因为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给自己徒添了很多困扰,让过程变得复杂了实际上,当我们可以放下一切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面对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完成的以前有一个副市长,他知道自己第二年就要退休了,所以,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他开始不坐轿车,只是每天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上班这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缓冲,因为当他再也不是副市长了,一切外在环境都会变的,他就帮自己早些把心态调整好学着去与别人相处,学着与花草树木为友,他找到了一个思想境界去调节自己。

这里,就是因为他真正认识到了佛教所说的空性,他懂得和接受了一切都是无常的道理我现在健康,以后就说不定了;我现在长的好看,不会保持到永远;我现在苗条,说不定只用几年我就会变成一个大胖子什么都有可能,什么东西都会变本来我四肢健全,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我失去了两条腿、一只手,那个时候我应该怎么活下去呢?内心里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让自己正确地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要因为手和脚的关系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要知道什么都是无常的如果对于这个“空”无法了解,那么稍微一点事情都会让你活在痛苦之中就像你孩子不吃饭、先生回家晚了、工作没完成了……都会扰乱你的生活,使你不开心这就是因为你不了解它,就会被它奴役什么是金钱?金钱是让我们能更好地把一件事完成的工具不需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不需要金钱所以,要正确看待这个许多人一生在追求的东西如果你设置一个东西,而且很多的人都认可和理解了你的东西,那么金钱自然而然就会涌入到你身边来可如果你做的一件事,大家都不认可、觉得没什么意义,金钱就不会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整合资源、学会股份制、学会让大家参与来完成某件事情风险投资公司的存在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获得金钱不是不可能的,一切取决于你是否用了正确的切入方法。

这里面实际上也存在空性的东西因为有空性,我们就需要了解事物的存在规律,然后在做事的时候遵循这样的规律,自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