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20892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音乐新课程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音乐教育的特性制定的符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发展需要的课程, 它由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组成,主要理念如下: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

2、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的不同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 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

3、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本身而并非单一关注结果。3. 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欣赏者主要通过聆听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的这种特殊性根源于音乐特殊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 它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人的听觉, 可以直接传达和表现音乐家感情的起伏 , 变化和波动。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音乐作品是可以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的。此外,音乐还有

4、一个特点即非语义性。其形象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既是它的局限,又是它的长处,它为听众的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留下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加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音乐教学的综合包含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内部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同类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跨专业综合。 在实施中, 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4.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

5、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5.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生动活泼、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套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4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娱乐/时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