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ite入门与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20708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QLite入门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SQLite入门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SQLite入门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SQLite入门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SQLite入门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QLite入门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QLite入门与分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QLite入门与分析1、SQLite介绍自几十年前出现的商业应用程序以来,数据库就成为软件应用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正与数据库管理系统非常关键一样,它们也变得非常庞大,并占用了相当多的系统资源,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随着软件应用程序逐渐模块模块化,一种新型数据库会比大型复杂的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更适应。嵌入式数据库直接在应用程序进程中运行,提供了零配置(zero-configuration)运行模式,并且资源占用非常少。SQLite是一个开源的嵌入式关系数据库,它在2000年由D. Richard Hipp发布,它的减少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的开销,SQLite可移植性好,很容易使用,很小,高效而且可靠

2、。SQLite嵌入到使用它的应用程序中,它们共用相同的进程空间,而不是单独的一个进程。从外部看,它并不像一个RDBMS,但在进程内部,它却是完整的,自包含的数据库引擎。嵌入式数据库的一大好处就是在你的程序内部不需要网络配置,也不需要管理。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在同一进程空间运行。SQLite 的数据库权限只依赖于文件系统,没有用户帐户的概念。SQLite 有数据库级锁定,没有网络服务器。它需要的内存,其它开销很小,适合用于嵌入式设备。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正确的编译到你的程序。2、架构(architecture)SQLite采用了模块的设计,它由三个子系统,包括8个独立的模块构成。2.1、接口(In

3、terface)接口由SQLite C API组成,也就是说不管是程序、脚本语言还是库文件,最终都是通过它与SQLite交互的(我们通常用得较多的ODBC/JDBC最后也会转化为相应C API的调用)。2.2、编译器(Compiler)在编译器中,分词器(Tokenizer)和分析器(Parser)对SQL进行语法检查,然后把它转化为底层能更方便处理的分层的数据结构-语法树,然后把语法树传给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进行处理。而代码生成器根据它生成一种针对SQLite的汇编代码,最后由虚拟机(Virtual Machine)执行。2.3、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4、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虚拟机,或者叫做虚拟数据库引擎(Virtual Database Engine,VDBE)。它和Java虚拟机相似,解释执行字节代码。VDBE的字节代码由128个操作码(opcodes)构成,它们主要集中在数据库操作。它的每一条指令都用来完成特定的数据库操作(比如打开一个表的游标)或者为这些操作栈空间的准备(比如压入参数)。总之,所有的这些指令都是为了满足SQL命令的要求(关于VM,后面会做详细介绍)。2.4、后端(Back-End)后端由B-树(B-tree),页缓存(page cache,pager)和操作系统接口(即系统调用)构成。B-tree和page cache共

5、同对数据进行管理。B-tree的主要功能就是索引,它维护着各个页面之间的复杂的关系,便于快速找到所需数据。而pager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OS接口在B-tree和Disk之间传递页面。3、SQLite的特点(SQLites Features and Philosophy)3.1、零配置(Zero Configuration)3.2、可移植(Portability):它是运行在Windows,Linux,BSD,Mac OS X和一些商用Unix系统,比如Sun的Solaris,IBM的AIX,同样,它也可以工作在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下,比如QNX,VxWorks,Palm OS, Symbin和W

6、indows CE。3.3、Compactness:SQLite是被设计成轻量级,自包含的。one header file, one library, and youre relational, no external database server required3.4、简单(Simplicity)3.5、灵活(Flexibility)3.6、可靠(Reliability):SQLite的核心大约有3万行标准C代码,这些代码都是模块化的,很容易阅读。设计与概念1、API由两部分组成: 核心API(core API) 和扩展API(extension API)核心API的函数实现基本的数据库

7、操作:连接数据库,处理SQL,遍历结果集。它也包括一些实用函数,比如字符串转换,操作控制,调试和错误处理。扩展API通过创建你自定义的SQL函数去扩展SQLite。1.1、SQLite Version 3的一些新特点:(1)SQLite的API全部重新设计,由第二版的15个函数增加到88个函数。这些函数包括支持UTF-8和UTF-16编码的功能函数。(2)改进并发性能。加锁子系统引进一种锁升级模型(lock escalation model),解决了第二版的写进程饿死的问题(该问题是任何一个DBMS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种模型保证写进程按照先来先服务的算法得到排斥锁(Exclusive Lock

8、)。甚至,写进程通过把结果写入临时缓冲区(Temporary Buffer),可以在得到排斥锁之前就能开始工作。这对于写要求较高的应用,性能可提高400%(引自参考文献)。(3)改进的B-树。对于表采用B+树,大大提高查询效率。(4)SQLite 3最重要的改变是它的存储模型。由第二版只支持文本模型,扩展到支持5种本地数据类型。总之,SQLite Version 3与SQLite Vertion 2有很大的不同,在灵活性,特点和性能方面有很大的改进。1.2、主要的数据结构(The Principal Data Structures)SQLite由很多部分组成parser,tokenize,vi

9、rtual machine等等。但是从程序员的角度,最需要知道的是:connection, statements, B-tree和pager。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上图告诉我们在编程需要知道的三个主要方面:API,事务(Transaction)和锁(Locks)。从技术上来说,B-tree和pager不是API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却在事务和锁上起着关键作用(稍后将讨论)。1.3、Connections和StatementsConnection和statement是执行SQL命令涉及的两个主要数据结构,几乎所有通过API进行的操作都要用到它们。一个连接(Connection)代表在一个独立的事务环境

10、下的一个连接A (connection represents a single connection to a database as well as a single transaction context)。每一个statement都和一个connection关联,它通常表示一个编译过的SQL语句,在内部,它以VDBE字节码表示。Statement包括执行一个命令所需要一切,包括保存VDBE程序执行状态所需的资源,指向硬盘记录的B-树游标,以及参数等等。1.4、B-tree和pager一个connection可以有多个database对象-一个主要的数据库以及附加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对象

11、有一个B-tree对象,一个B-tree有一个pager对象(这里的对象不是面向对象的“对象”,只是为了说清楚问题)。Statement最终都是通过connection的B-tree和pager从数据库读或者写数据,通过B-tree的游标(cursor)遍历存储在页面(page)中的记录。游标在访问页面之前要把数所从disk加载到内存,而这就是pager的任务。任何时候,如果B-tree需要页面,它都会请求pager从disk读取数据,然后把页面(page)加载到页面缓冲区(page cache),之后,B-tree和与之关联的游标就可以访问位于page中的记录了。如果cursor改变了pag

12、e,为了防止事务回滚,pager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保存原来的page。总的来说,pager负责读写数据库,管理内存缓存和页面(page),以及管理事务,锁和崩溃恢复(这些在事务一节会详细介绍)。总之,关于connection和transaction,你必须知道两件事:(1)对数据库的任何操作,一个连接存在于一个事务下。(2)一个连接决不会同时存在多个事务下。whenever a connection does anything with a database, it always operates under exactly onetransaction, no more, no less.1

13、.5、核心API核心API 主要与执行SQL命令有关,本质上有两种方法执行SQL语句:prepared query 和wrapped query。Prepared query由三个阶段构成:preparation,execution和finalization。其实wrapped query只是对prepared query的三个过程包装而已,最终也会转化为prepared query的执行。1.5.1、连接的生命周期(The Connection Lifecycle)和大多数据库连接相同,由三个过程构成:(1)连接数据库(Connect to the database):每一个SQLite数据

14、库都存储在单独的操作系统文件中,连接,打开数据库的C API为:sqlite3_open(),它的实现位于main.c文件中,如下:int sqlite3_open(const char *zFilename, sqlite3 *ppDb)return openDatabase(zFilename, ppDb, SQLITE_OPEN_READWRITE | SQLITE_OPEN_CREATE, 0);当连接一个在磁盘上的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文件存在,SQLite打开一个文件;如果不存在,SQLite会假定你想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在这种情况下,SQLite不会立即在磁盘上创建一个文件,只有当你

15、向数据库写入数据时才会创建文件,比如:创建表、视图或者其它数据库对象。如果你打开一个数据,不做任何事,然后关闭它,SQLite会创建一个文件,只是一个空文件而已。另外一个不立即创建一个新文件的原因是,一些数据库的参数,比如:编码,页面大小等,只在在数据库创建前设置。默认情况下,页面大小为1024字节,但是你可以选择512-32768字节之间为 2幂数的数字。有些时候,较大的页面能更有效的处理大量的数据。(2)执行事务(Perform transactions):all commands are executed within transactions。默认情况下,事务自动提交,也就是每一个SQL语句都在一个独立的事务下运行。当然也可以通过使用BEGIN.COMMIT手动提交事务。(3)断开连接(Disconnect from the database):主要是关闭数据库的文件。1.5.2、执行Prepared Query前面提到,预处理查询(Prepared Query)是SQLite执行所有SQL命令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Prepared Query:分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