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20219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3黑龙江教研体二模)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2. (2013江苏四市二模)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3. (2013九江二模改编)检索文渊阁四

2、库全书,“专(颛)制”一词出现1800多次, 用于君主的“专制”仅有几条,其余全部用于臣民;“独断”一词出现则多于“专制”,绝大部分用在君主身上。这说明()A. 古代中国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B. “专制”一词古今应用语境有异C. 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互为消长D. “独断”一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4. (2013青岛一模)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 政党力量多元化B. 政权更替频繁C. 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 民主革命任务完成5. (原创)有研究表明:“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

3、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铁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 89.3%。”此变化主要得益于()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实行C. 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D. 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6. (2013潍坊检测改编)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7. (2013临沂模拟)1955年1

4、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A. 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B. 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 C. 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 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8. (2013马鞍山一模)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理论武器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C. 成为资产阶级民权理论的思想渊源D. 为资产阶级

5、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9. (2013济宁模拟)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A. 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B.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 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D. 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10. (2013茂名一模)有一部著名的历史话剧中有以下的一段对话,由此推断出这部话剧反映的历史是()贝菜:“考虑到国家就是人民,应该由人民管理自己,因此政府所有的公职都应该有一定的期限,定期调换,担任公职的人,应该根据他们的才能进行选举。”有人喊:

6、报酬一律!工资平等!A.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美妙设想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巴黎公社运动D. 十月革命11. (2013湘潭模拟改编)右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下列关于该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B. 美国已完成独霸欧洲的既定目标C. 苏联退出“冷战”,两极对峙结束D.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2. (2013成都质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A.

7、 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B.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D. 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 (2013宁波联考改编)(26分)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对一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异常重要,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末出现了中国菲律宾美洲的大帆船贸易。学者严中平认为:“实际上,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大帆船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学者全汉昇N的研究表明从1571年至1821年共有2亿比索(西班牙银元)的白银流入中国。(1)

8、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量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9分)材料二以下是各国使用金本位的时间。国家时间国家时间英国1816年德国1871年法国事实上在1873年美国事实上在1873年日本1897年埃及1885年(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各国纷纷使用金本位的原因。(9分)材料三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

9、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8分)14. (2013广东六校联考改编)(26分)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从服饰演变中可知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1) 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

10、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材料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19

11、78年以来,人们服装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流行于市民的生活中。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3) 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社会经济的哪些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原因。(12分)二轮复习综合验收卷二1. B2. C3. B4. C5. A6. D7. B8. C9. B10. C11. A12. B13. 答案:(1)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推动中国新型工商业市镇的发展;(3分)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3分)(2

12、)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逐渐形成;(3分)金本位可以使各种货币维持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3分)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因而各国纷纷效仿。(3分)(3)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要求汇率保持稳定,所以要求美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另一方面,世界贸易发展,各国需要更多美元,所以美国要保持贸易逆差,这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概括出特里芬难题内容即可)。(4分)日本和西欧崛起导致美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逆差,加之美国对外扩张形成严重的财政赤字,这些问题只能靠增发美元解决。所以美元事实上已大幅贬值。(4分)14.答案:(1) 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13、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6分,答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 影响: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6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 特点:走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结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国初,生产力低下,物质不丰富;计划经济体制;朴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6分,答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原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丰富,人民生活改善;思想解放,审美观念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影响力扩大。(6分,答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