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20040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整理的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1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 3、品味字句,研读赏析,掌握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4、理解苏轼,体会感情。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词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词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基本鉴赏能力。因此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体验词的语言美感,获得进一步的语感熏陶,较为深入地理解作者借助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品析写作特点,激发学习词

2、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字句,研读赏析。 难点: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4教学过程 评论(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配相关中秋画面。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引出课文)在众多留芳千古的咏月绝唱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更为璀璨。今天,就让我们在这种唯美的图画意境和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学生先介绍,老师再作补充,后出示幻灯片。 作者简介:苏轼(03711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

3、弟苏辙合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囊并称“宋四家”。上学期曾学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0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1、一读:生先齐读,纠正字音,划分节奏。2、二读:生配乐初试读,生生评价,师作小结。3、老师配乐范读。 4、三读:生配乐再齐读。 (三)问题导读,精读课文 1、赏析词的上片。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的“宫阙”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该如何理解呢?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所谓“人间”,是指什么呢?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2、赏析词的下片。 下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3、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4、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四)学生互动,解决问题 (采取分小组讨论最终交流汇报的形式进行) (五)当堂训练,巩固成果1、给加点字注音。 宫阙( )朱阁( )绮户( ) 婵娟(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回顾本课堂所学内容) 教师小结:是啊,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

6、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愿同学们的心灵永远像明月那样纯洁和美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七)拓展延伸 有关“月”的诗句(八)齐诵全词(作业)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

7、,思,品,说。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词不算陌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如何读词、鉴赏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

8、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3、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工具: 课前把课文内容制

9、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

10、,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4、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六、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由一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二)、导入: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媒体呈现课题: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11、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三)全班自由朗诵一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阙(q)2.琼(qi) .绮() .胜(sn)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12、。 (四)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五)品味、赏析词的内容.(重点)整体感悟: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V歌曲,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

13、质疑以下问题: A)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六)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 这首词中饱

14、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活动形式: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七)(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 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

15、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