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19957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护理流程图(共7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评估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置管情况评估根据患者的评估,按要求进行有效地巡视,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巡视认真做好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告知管道保护的重要性教育严格规范操作,要求做到妥善固定,引流通畅,无菌操作,准确记录规范将必须与非必须的管道清理整齐,尽量把管道所接容器放在同一侧的床边,以便于观察整理各种管道根据停留位置贴上醒目标签,中危导管(如腹腔引流管、普通胃管)贴黄色标签,高危导管(如T管、鼻胆管)贴红色标签,以便了解放置位置和管道滑脱的情况标示由于管道技术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技术,现代管道护理的原理和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患者携带的各种管道种类繁多

2、,各类管道均有其不同功能。临床上不仅将其作为治疗护理处置、观察病情,也是治疗方法中所必须的辅助措施,而且用于对危重患者判断预后的依据。它涉及到临床多学科和人体的多个部位,在临床上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应用类型非常繁多,因此管道应用与护理是医护人员经常会遇到的医疗护理问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管道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尽心尽力的做好管道护理,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 临床常见管道的类型1.1 供给性管道( 输入性管道) 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供给机体。如:氧气管、气管插管、鼻饲管、深浅静脉置管等。1.2 排出性管道 是指通过专用性管道来引流出体内

3、的气体和液体等,常作为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如:各类引流管(乳房癌根治术后皮瓣下负压引流管、非手术治疗的负压引流管、急性胰腺炎的腹腔双套管、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等。1.3 监测性管道 是指放置在患者体腔内,用于监测病情变化的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以此可以用来监测机体生理指标,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4 综合性管道 是指有输入性、排出性和监测性功能的管道的总称,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三腔管即可以作为食道和胃的压迫止血又可以作为鼻饲水分或药液,同时监测吸出的胃液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再如留置导尿管不仅可以协助排尿也可作为膀胱冲洗及留取

4、无菌尿标本。2 临床常见管道护理的问题2.1 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2.1.1 无菌观念不强 未做到操作前清洁洗手,消毒面积不符合要求,未做到定时消毒或局部消毒不规范,发生污染未及时更换,或未按时更换管道等,以上情况均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感染。2.1.2 未按要求放置标识 主要表现为各种管道放置后无标识、标识不统一,字迹不清、标识位置放置不妥当,从而影响管道的观察与护理。2.1.3 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观察巡视不及时,未及时发现问探讨临床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管道护理方洁新 易顺新 张英 孔艳莉【摘要】 目的 探讨管道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治疗特点,找出护理工作中较容易忽视的环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方法对临床住院携带多管道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做出护理对策,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患者各种管道的规范护理,临床护理并发症明显下降,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临床携带管道患者严格管道管理,对病情观察、临床治疗及危重患者生命支持都具有重要意义。题解决问题。2.2 操作方法欠规范 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掌握管道插入的深度,管道放置位置欠妥当,未做到以人为本。表现为未考虑到患者翻身、活动时管道带来的不便及管道自身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导致导管滑脱或部分外滑、导管堵塞(导管打折性堵塞、扭曲性堵塞、导管腔堵塞)。以上诸因素均可造成管道受压、扭曲变形、脱落等情况的发生。2.3 护理记录欠规

6、范 管道置入后未按规定进行详细的护理记录,包括置入的时间、过程及观察到的客观情况等。尤其对出入量、引流量的观察不够准确,难以提供准确依据从而影响患者治疗。2.4 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 不能提供有效的护患沟通,未使患者对置入管道的必要性进行充分了解,特别对于清醒患者或留置特殊管道的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宣教及讲解,在管道护理中未能合理安排相关知识告知,容易发生不必要的误会。3 护理管理与管道的护理3.1 评估分析 针对每个个体实施评估,对有可能发生导管滑脱者填写导管滑脱评估表,加强监管。3.2 贴明标识 按作用或名称用防水标签纸写上管道名称、留置时间,保持标识的清晰、完整、粘贴位置合理。3.3 严密观

7、察保持通畅 定期巡视观察,保持管道顺势放置,不打折、不弯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予以跟踪记录。3.4 规范管理 严格做到妥善固定,以防管道滑脱。严密观察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管道要留有足够长度,便于患者翻身、活动和接受治疗处置,翻身前后均应该放置好管道。3.5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交接班制度,充分认识到管道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3.6 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 同时加强宣教、指导患者注意自我保护导管。护士应加强巡视与交接班。4 体会管道的护理管理是一项最基础的护理工作,需及时观察并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8、,按照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的操作要求,采取每班床头交接班,定时巡视病房,认真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脱落、移位、堵塞、漏液等现象,保证各种管道在正常的使用状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健康教育的互动过程增进了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增进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使护理工作得到了肯定,3 管道护理缺陷原因分析3.1 安全管理不到位: 医疗错误中虽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疏忽或技术的不良,但是更大部分来自长期潜在于系统中的失误2。护士长未及时评估病房患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合理调配护理人

9、力资源,造成某个时段护理人力资源薄弱,巡视不到位,致使护士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本组有3例患者自拔管道时护士不在患者身边而忙于其他治疗工作, 另2例因未实施有效约束和镇静导致自拔管道。3.2 专科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由于低年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操作技术不娴熟,加上专科护理操作及专科知识掌握不全,缺乏综合判断思维及观察能力,导致缺陷的发生。管道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查房、巡视病房的时候,很自然地与病人交谈,倾听病人诉说,通过交流达到与病人的沟通,通过良好的沟通掌握病人细微的病情变化,收集完整的信息,就能准确书写护理记录4。4.5 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 多看书学习, 多看医师书写的病历,掌握

10、医学术语的应用,对所掌握的病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注意语言的梳理,提高书写质量。4.6 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勤动手,勤记录,认真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完善各项特殊记录。4.7 加强法律意识学习,规范其医疗护理行为: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记录缺陷,在纠纷和事故中就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学习使广大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从而使其护理行为合法,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安全5。3.3 缺乏工作责任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是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护理缺陷的基本措施,必须落实到护理的各个环节。但

11、常常因忽视核对环节中的细节, 而导致护理缺陷发生。以上其中3例就因操作前后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缺陷。3.4 对患者评估不足: 护士未能准确及时评估患者有自拔管道的危险,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因未实施有效约束导致自拔股静脉置管2例。片面认为清醒老年患者配合度较高不予重视,导致患者自拔尿管1例。3.5 护患沟通不足: 护患沟通不足是管道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之一。护患沟通不充分,护士未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只是简单交代管道留置的注意事项,未强调自拔管道的危害性和留置管道的必要性。本组7例自行拔管患者中, 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因留置胃管时间过长, 不能耐受留置胃管带来的痛苦,也未能完全理解留置胃管的作用

12、, 分别在留置胃管后第2、3天自行拔出胃管。另外2例为术后清醒期待拔尿管,护士只交代有尿意时可拔尿管,未说明由谁来拔,未很好地履行告知义务,以致患者及家属产生误解自行拔除尿管。3.6 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 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是管道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3。本组2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未在胸腔管与连接引流瓶管接头处用宽胶布加强固定,当患者坐起时牵拉管道导致管道接头处脱出; 另5例腹部引流管由于固定在床缘时未留有足够的长度给患者翻身时用,而导致患者翻身时引流管接头处滑脱。4 管理对策4.1 加强安全教育,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杜绝护理缺陷发生的关键。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从医德

13、修养和业务能力两方面抓起,因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理服务的首要前提,而良好的业务能力又是护理服务的必要保证4。护理部每年组织12次护理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在每季度的护理质量分析会上对新近发生的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鼓励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提出防范对策。各科护士长在护士例会中组织护士对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分析, 查找原因,注重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达到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共同防范护理缺陷的目的。通过教育培训、教训分析等手段,培养护士主动识别护理安全风险的能力,使其主动规范职业行为。护理部努力在医院内创造宽松的、鼓励积极主动上报护理缺陷的氛围,对于积极主动上报护理缺陷并提出有效整改意见和建议

14、的科室、个人,在全院护士会上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没有引起伤害后果或纠纷的科室或个人, 减轻或免于处罚,形成人人重视患者安全、人人维护患者安全的良性文化氛围。4.2 健全制度,严格管理:护理部对我院发生的管道护理缺陷认真分析原因,制定了“防管道滑脱管理制度”、“管道标识制度”、“各类管道管理流程和护理常规” 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留置管道患者的体位安置、管道危险程度的评估和分类、管道名称标识、固定方法、观察要点、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拔管时机、拔管后观察要点、管道脱出应急处理、健康指导等进行了规范,并在全院组织学习和应用,并定期检查实施效果,使管道护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4.3 加强岗

15、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培训: 根据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不同,护理部制定了岗前规范化培训计划,组织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示范及演练, 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基础护理质量意识。入科后再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科技能培训,采用跟班高年资护士的方法,强化基础护理技能训练,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从一开始就培养良好的护理工作行为习惯,树立慎独精神。各科针对本科病种特点,在科内以理论结合实际方式,在疾病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急救技能、基本操作技术等方面开展目标明确的业务培训,以“缺什么学什么”、“有什么实际问题就讲什么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强化护理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预知能力,确保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护理缺陷的发生起到有效控制作用。4.4 实行弹性排班,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