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199112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谭显红-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三稿“悲金悼雪--怜香惜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电大农一师分校毕 业 设 计论文题目 悲金悼雪 怜香惜玉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学 院 中央电大农一师分校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本科 年 级 春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谭显红 工作单位 阿克苏市第十二校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刘志国 五月目 录论文摘要 。3关键词 。3一、 对薛宝钗人物形象的刻画。41、 薛宝钗艳冠群芳、雍容端庄。42、 薛宝钗天资聪慧、博学宏览。5二、 薛宝钗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61、 表面温柔平和与实际的圆滑世故。72、 表面的豁达大度与实际的自私自利。83、 外表的朴素淡雅与内心对富贵的崇尚。94、 外表的“冷”与内心的“热” 。10 三、 薛宝钗性格形成发展的

2、原因。11 1、 家庭根源。122、 社会根源。12四、薛宝钗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141、 个人的悲剧。14 2、 社会的悲剧。14五、对薛宝钗性格悲剧、婚姻悲剧及命运悲剧的反思。15 六、结束语。17注释 。 19参考文献 。21悲金悼雪 怜香惜玉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论文摘要 红楼一梦,悲金悼玉!薛宝钗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长期以来红楼梦中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最难定性的一个人物。作者曹雪芹怀着满腔怜爱精心塑造了这样一位艳冠群芳的悲情女才子,可对于这样一个表面上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读者的评价却历来褒贬不一。本文旨在通过对薛宝钗的“才貌”与其“品德”的

3、反差、外表与内心的对比、表面与实际的对比、外表的冷与内心的热的对比揭示其表里不一的复杂性格,探索其性格形成发展的家庭及社会根源,以及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从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两个层次出发)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和反思,从而深刻体现作者曹雪芹对薛宝钗这个人物强烈的热爱以及对她悲剧命运的“悲悼”和“怜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是一位标准的封建淑女,她虽然性格冷淡,但是她卓越的才情、复杂的品格及悲剧的命运依然能打动人心。正如作者所暗示“任是无情也动人”!关键词 薛宝钗 形象 性格 复杂性 原因 悲剧意义 反思一部红楼梦,感动了后世千千万万人,作者曹雪芹耗尽毕生

4、心血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淡淡地写出了他心中的美,写出了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的毁灭,留给世人无限感叹和无尽的思索。作者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令人难忘、让人深思的人物形象。尤其在这封建社会的大观园里万千青春少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特别撼人心魄,薛宝钗就是其中的一位。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之女,贾宝玉的姨表姐,被誉为“群芳之冠”。她容貌美丽,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得到贾府上下的一致夸赞。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最终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即所谓的“金玉良缘”。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为僧。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

5、恨终身。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同时这一形象还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典型的创新性。一、对薛宝钗人物形象的刻画1、薛宝钗艳冠群芳、雍容端庄首先,在小说中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说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准备备选入宫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而后面章节又多次提到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宝钗体态丰满,雍容端庄,肌肤白暂,甚至连天天泡在脂粉堆中的宝玉有次见了她“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想“摸一摸”。他见宝钗“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更具一种妩媚

6、风流”,看着看着“不觉就呆了”。 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象牙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 曹雪芹把她比作“艳冠群芳”的牡丹,可见她的美的确非比寻常。林黛玉尽管很美,很迷人,但人们还是隐约地感到宝钗似乎更美一些,因为宝钗的美相比林黛玉是一种健康的美。2、薛宝钗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宝钗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诸子百家无所不知,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通,杂书中草木之名无所不晓,甚至对佛学经典,也有广泛

7、的涉猎,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说到她的才能,在第三十七回中,众人咏白海棠,黛玉居第二,李纨评论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在螃蟹宴上,薛宝钗“讽和螃蟹咏”,被众人推为“ 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博得众人的交口称赞。她的代表作“咏絮诗”临江仙,更展示出她超群的才情和襟怀,令“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她的诗艺术造诣很深,或三言两语,或侃侃而谈,无不鞭辟入里,诗才之敏捷,始终不让黛玉。她在诗歌创作上提出要“各抒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也都很有见地,其诗构思新

8、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风格,她的诗词造诣之深,在大观园中无人能与之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象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都是大加赞赏的。如果说黛玉是多情敏感的性情中人,那么宝钗则是冷静理智的“山中高士”。曹雪芹本人的不少精辟的艺术见解,都是通过她的口来表述的。宝钗还懂得名物训诂,有一定的药理卫生知识,尤其是绘画方面,简直可称得上行家,她的一大段“构图理论”,至今仍被不少丹青高手视为至论。她对绘画技艺也有不俗的见解,比如书中描写了一段她对写意画的一番见解,甚至细到连繁杂的画画用的器具她都掌握的一清二楚,能列出很详细

9、的清单。如果说黛玉是“诗的专家”,而宝钗则可称得上博学多才的“博士”。二、薛宝钗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既然薛宝钗是如此才貌双全,作者又对她的才貌大加赞赏,言谈之中溢于纸表,作者着力渲染她的才情,描绘她的美貌,正是为了反衬她美丽外表掩盖下的“德”。这样一个才貌兼备的“极品人物”,这样一位风华正茂的美丽少女,原本应该无邪率真、天真纯洁,她穿着朴素淡雅,表面温柔平和、豁达大度,关心体贴下人,可实际上她却很崇尚富贵,且圆滑世故、虚伪做作、自私自利。她越美貌,越有才,越使人钦羡,与她现实中的人品对照也越强烈,也越能体现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毒害与摧残之深、之猛,其悲剧效果也越强烈,才更加撼动人心,才更具有

10、振聋发聩的力量。她时而真诚、时而虚伪,时而善良、时而无情,时而保守顽固、时而愤世嫉俗,她的这些丰富而复杂的性格可以从小说中的方方面面的细节描写中体现出来。小说打破了“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作模式,将一个温柔貌美、才情卓越、表里不一、工于心计、圆滑世故的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表面温柔平和与实际的圆滑世故宝钗性格一贯温柔敦厚,沉静淡泊,宽厚恬淡,具有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完全符合封建淑女、大家闺秀的风范,而且处事圆滑,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办事公平,从不厚此薄彼;喜欢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极善拉拢人心。她平时“罕言寡语”,待人接物,喜怒不形于色,她在众

11、人的眼里似乎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上至贾母,下至丫环仆妇没有人不喜欢她。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着“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比如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回家命宝玉作诗,宝钗看出元妃不喜欢“玉”字,便暗示宝玉将“绿玉”改作“绿腊”,以迎合贾元春。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

12、,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以致“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由此她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交口称赞。难怪贾母也评价她说:“我看宝丫头性格儿温厚平和,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不是我说句冒失话,那给人家作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她为自己博取了一个好名声,为今后在大观园中站稳脚跟,并且成就“金玉良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表面的豁达大度与实际的自私自利小说中多次提到宝钗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宝钗很会用小恩小惠收

13、买人心,使别人觉得她很豁达大度,不爱斤斤计较。如第五十六回“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宝钗帮助探春理家,用小恩惠对下人许诺,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以致家人欢声鼎沸,保证说:“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如此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史湘云想开海棠诗社做东道,宝钗主动出资帮她办了螃蟹宴,在螃蟹宴上举办诗社可谓一举两得,令史湘云对她非常感激,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邢岫烟当掉了冬衣,处境窘迫,她便命莺儿瞒了众人取了回来,而且关切的说:“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出病来,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还有诸如拨出银两帮助寄人篱下的林黛玉买燕窝,保护香菱不受她哥哥欺负等事例,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表面上看宝钗固然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但骨子里仍然是自私自利的。她在贾府左右逢源,处处讨好,有一部分是为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