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19906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V #(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20-实施20-发布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s(送审稿)YD/T 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ICSM 33目 次前言V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3.1.术语和定义23.1.1.E-LSP(EXP-Infered-PSC LSP)23.1.2.层网络(Layer network)23.1.3.LSP合并(LSP Merge)33.1.4.倒数第二跳弹出(PHP)33.1.5.分组传送路径(Packet t

2、ransport path)33.1.6.分组传送路径层(Packet transport path layer)33.1.7.分组传送业务层(Packet transport service layer)33.1.8.段层网络(Section Layer Network)3.传输媒介层(Transmission media layer)33.1.10.主动OAM(Pro-active OAM)33.1.11.按需OAM(On-demand OAM)33.1.12.虚通道(Virtual channel,VC)33.1.13.虚通路(Virtual path,VP)43.1.14.虚段层(Vi

3、rtual section,VS)43.1.15.维护实体(Maintenance entity,ME)43.1.16.维护实体组(Maintenance entity group,MEG)43.1.17.维护实体组终端点(MEG End Points,MEP)43.1.18.维护实体组中间点(MEG Intermediate Point,MIP)43.1.19.PTN 网络终端(Network Termination,NT)43.1.20.PTN VC 交换(PTN VC Switch)43.1.21.PTN VP 交换(PTN VP Switch)43.1.22.PTN VC/VP交换(P

4、TN VC/VP Switch)43.2.缩略语44.分组传送网(PTN)的网络功能架构84.1.分组传送网(PTN)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技术84.2.分组传送网(PTN)的层网络94.2.1.PTN的层网络模型94.2.2.PTN的虚通道(VC)层114.2.3.PTN的虚通路(VP)层114.2.4.PTN的虚段(VS)层114.2.5.PTN各层之间的复用关系124.3.分组传送网(PTN)的网络分域124.4.分组传送网(PTN)的网元分类及其功能结构134.4.1.分组传送网(PTN)网元的分类134.4.2.分组传送网(PTN)网元的功能结构144.5.分组传送网(PTN)的组网拓扑1

5、55.PTN的分组转发和多业务承载技术要求155.1.PTN的分组转发功能要求155.2.PTN的多业务承载架构165.3.基于PW的仿真业务要求175.3.1.基于PW的仿真业务总体要求175.3.2.TDM业务接入要求185.3.3.以太网二层业务接入要求(简化)225.3.4.ATM业务接入要求(可选)265.4.IP/MPLS业务接入要求(可选)285.4.1.IP/MPLS业务接入的总体要求285.4.2.IP/MPLS业务的封装要求285.4.3.基本IP协议要求285.4.4.PTN的L3VPN基本要求295.4.5.静态L3VPN要求305.4.6.动态L3VPN要求306.P

6、TN网络保护技术要求316.1.PTN保护方式分类316.2.PTN保护的通用功能要求316.3.PTN网络的线性保护技术要求326.3.1.线性保护功能要求326.3.2.线性保护自动倒换(APS协议)326.3.3.1+1线性保护356.3.4.1:1线性保护376.3.5.1:N(N1)线性保护(可选)386.4.PTN网络的环网保护技术要求386.4.1.PTN的环网保护功能要求386.4.2.MPLS-TP的环网保护功能要求386.5.PTN接入链路保护技术要求436.5.1.STM-N接入链路保护436.5.2.以太网接入链路保护436.6.双归保护437.PTN网络的OAM技术要

7、求447.1.PTN网络的OAM架构447.2.PTN网络内OAM457.2.1.PTN网络内OAM功能要求457.2.2.PTN网络内OAM PDU格式定义507.3.PTN网络业务层OAM527.3.1.以太网业务OAM527.3.2.ATM业务OAM(可选)537.3.3.IP业务OAM(可选)547.4.PTN网络的接入链路OAM547.4.1.以太网接入链路OAM547.4.2.SDH和PDH接入链路OAM548.PTN网络的QOS技术要求558.1.QoS总体功能要求558.2.流分类和流标记能力558.3.流量监管和整形(带宽控制)能力568.4.拥塞控制能力578.5.队列调度

8、能力578.6.层次化QoS能力(可选)588.7.连接允许控制(CAC)能力589.PTN网络的分组同步技术要求599.1.PTN承载CES业务的同步要求599.1.1.功能要求599.1.2.性能要求599.2.PTN网络的频率同步要求629.2.1.基于物理层分配的频率同步要求629.2.2.基于包分配的频率同步要求(可选)649.3.PTN网络的时间同步要求669.3.1.PTN网络的时间同步组网模式669.3.2.时间同步基本功能要求679.3.3.时间同步性能要求7110.PTN网络接口和互通要求7110.1.PTN的UNI接口要求7110.1.1.以太网接口要求7110.1.2.

9、SDH接口要求7110.1.3.PDH接口要求7110.1.4.ATM接口要求(可选)7110.2.PTN的NNI接口7110.2.1.以太网接口要求7110.2.2.SDH和OTN接口要求(可选)7110.3.PTN网络与其它网络的互通7210.3.1.PTN与MSTP网络的互通(华为)7210.3.2.PTN与OTN网络的互通7210.3.3.PTN网络与IP/MPLS网络的互通(CATR初稿,供讨论)7210.3.4.PTN网络与无线RNC设备的互通(CATR初稿,供讨论)7310.3.5.PTN网络与PON网络的互通(CATR初稿,供讨论)7311.PTN网络承载的业务性能要求7311

10、.1.TDM业务性能要求7311.1.1.TDM业务误码要求7311.1.2.TDM业务抖动性能要求7311.1.3.TDM业务时延要求(细化)7311.2.以太网业务性能要求7411.2.1.以太网业务吞吐量和丢包性能要求7411.2.2.以太网业务时延性能要求(细化)7411.3.ATM业务性能要求(可选)7411.3.1.ATM业务信元丢失率性能要求7411.3.2.ATM业务的时延要求7412.PTN网络的网管功能要求(张国颖、王郁确认和移动PTN网管规范是否一致)7412.1.PTN网管系统组成7412.2.管理功能要求7512.2.1.拓扑管理7512.2.2.配置管理7512.2

11、.3.故障管理80.性能管理8212.2.5.安全管理8412.2.6.系统管理8412.3.网管系统接口8412.3.1.北向接口8412.3.2.南向接口8413.PTN控制平面技术要求(可选)8513.1.控制平面通用功能要求8513.2.信令技术8513.3.路由技术8613.4.自动发现8613.5.保护恢复机制8613.6.OAM控制需求8714.PTN的数据通信网络(DCN)要求8714.1.DCN功能要求8714.2.DCN传送方式87附录A88(资料性附录)88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88A.1 PTN实现技术分类88A.2 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概述88A.3 面向连接的

12、以太网数据转发技术88A.4 多业务承载技术要求89A.4.1 基于以太网的电路仿真(CESoETH)业务要求(简化)89A.4.2 以太网业务要求91A.5 面向连接以太网的PTN网络保护功能要求91A.6基于以太网的PTN网络内OAM91附录B92(资料性附录)92IETF的L2 VPN业务规范92B.1 不同国际标准组织的以太网业务分类对比92B.2 IETF VPWS(虚拟专用线型业务)92B.3 IETF VPLS(虚拟专用LAN业务)93B.3.1 VPLS概述93B.3.2 VPLS的MAC地址学习93B.3.3 VPLS的环路避免技术93B.3.4 VPLS的PW信令技术94B

13、.3.5 H-VPLS技术94附录C96(资料性附录)96分组传送网(PTN)的应用场景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通场景96C.1 PTN的组网应用方案示例96C.1 PTN和业务网的关系97C.2 PTN和其他传送网的关系97C.5 PTN与MSTP的混合组网场景和兼容性要求97C.5.1 PTN与MSTP的混合组网场景97C.5.2 PTN兼容MSTP网络的功能要求99附录D100(资料性附录)100MPLS-TP的OAM方案分析和格式100D.1 概述100D.2 基于ITU-T G.8114的OAM PDU格式100D.3 基于IETF RFC5586的OAM PDU格式102D.4 三种OA

14、M方案的分析比较102附录F105(资料性附录)105分组传送网(PTN)在移动回传的应用方案105F.1 移动回传的需求分析105F.2 PTN在3G移动回传的应用方案分析105F.3 PTN在LTE移动回传的应用方案分析107前 言本标准是在参考ITU-T、IETF和IEEE的相关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商对PTN网络的具体需求制定而成。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删除)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上海贝尔股份、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UT斯达康(重庆)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技术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芳 张海懿 徐云斌 张国颖 胡昌军 李伟 王郁杨剑黄峰 周志强 白铁军 李晗 王磊 荆瑞泉 贺佳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组传送网(PTN)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PTN的网络功能架构、数据转发技术、多业务支持能力、网络保护功能和性能、操作管理维护(OAM)能力、服务质量(QOS)、分组同步、网络接口、网络性能、网管功能以及控制平面功能等方面。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构建的城域分组传送网,为网络规划与建设、工程设计和验收、网络运行与维护等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