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19646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含什么什么华的成语】含和的成语39个,带解释例句成语解释: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方相互呼应。 成语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成语解释: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方对人态度和气可亲。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其次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成语解释:春光和煦,风景鲜亮明丽。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成语解释: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例句: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和衣而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其次十八回) 成语解释:

2、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例句:虽然犯了一次错误,红军已卷土重来此地利人和之边界,前途盼望还是不恶。(.井岗山的斗争) 成语解释: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荣;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方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例句: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成语解释:和:连同。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方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成语出处:元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广录第十六卷:“今日特为你起模画样,和盘托出。” 例

3、句:现在除非把这事和盘托出,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其次十七回) 成语解释: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成语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例句:打了胜仗,反而割地求和,就是外国人也觉得惊诧。(李劼人暴风雨前第三部分) 成语解释:颜:面容;悦:开心;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迷人者也。” 例句: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成语解释:比方极宝贵的东西。 成语出处: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

4、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之美,物不足以饰之。” 成语解释:赞同别人的看法,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成语出处: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成语解释:比方夫妻恩爱。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成语解释: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华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成语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绚烂。形容晴朗温和的天气。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祀。” 例句: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二)

5、 成语解释:彼此和好地相处。 例句:邻里之间应当团结友爱,和谐相处。 成语解释: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方二人相互协作,相互呼应。 成语出处: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例句:自此一唱一和,慢慢情熟,往来不绝。(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成语解释:比方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成语解释:比方夫妻相亲相爱。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成语解释: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成语解释:和气:和善。态度温柔,简单接近。 成语出处:清李

6、宝嘉官场现形记其次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看为人极其和气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例句:假如有人情愿来看他,他是个顶和气可亲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成语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方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例句: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郭沫若同学时代制造十年) 成语解释:惠:柔和;和:温柔;畅:舒服。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暖和、舒适。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成语解释: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全部光荣。比方不露锋芒,与世

7、无争。也比方无能,不中用。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其次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例句: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成语解释:比方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例句:夜同寢,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 成语解释: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富,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成语解释:和:和谐;同:苟同。和谐地相处,但不任凭附和。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成语解释:曲调高深

8、,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方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例句:我在省城,只听人赞扬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成语解释:和风:指春天的风。温柔的风,细小的雨。比方方式和缓,不粗暴。 成语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成语解释: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例句:放翁(陆游)晚年有得,非随声附和以

9、道学为名高者矣。(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方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成语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例句: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元无名氏连环计其次折) 成语解释:心情安静,态度温柔。指不急躁,不生气。 成语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例句: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成语解释:旧时比方兄弟和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成语解释: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成语出

10、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郢书燕说,一倡百和。” 例句:有年老者,以为财神变相,亟以香烛净茶祝而送之,一倡百和,比户皆然,吵闹半时。(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成语解释:风很安静,阳光暖人。 成语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成语解释: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相互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成语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例句: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成语解释:致:招致。和谐融洽,可致吉利。 成语出处: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例句: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和气致祥”的明验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成语解释:俗语。比方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例句:人活着要有抱负,有作为,切不行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成语解释:和:附和;应和。比方一方提倡,别一方效法;或相互协作,彼此呼应。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