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19517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摘要总结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包含整地、用药时间、土壤湿度及地温要求、施药技术、预防药害、常见除草剂种类,以供参考。关键词玉米田;除草剂;除草技术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玉米田除草技术是确保玉米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之一。因为除草剂的使用技术复杂,受施药技术和天气原因等的制约,极易出现药害。所以,正确使用除草剂和预防药害的发生尤为主要。1精细整地整地质量不好,土壤高低不平,或有坷垃,无法使药液均匀喷施,杂草幼芽出土时遇不到药膜就不能被杀死,影响除草效果。2用药时间依据不一样除草方法选择合适施药时间,以确保除草效果和避免药害发生。在土壤墒情很好的情况下,首选

2、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不仅除草效果好,对玉米的安全性也高。玉米播后苗前至三叶期以前、杂草二叶期前,充足利用玉米三叶期前对除草剂耐性强、杂草幼芽对除草剂最敏感时期,此时施用除草剂除草效果好。采取土壤封闭除草,应选择阴雨天或浇水后,土壤潮湿时喷施,有利于药膜形成,提升防效。为避免玉米田以外其它作物药害,宜选择无风天施药,并将喷头压低,以防雾滴远距离飘移1-3。玉米四至五叶期后应选取茎叶处理剂,杂草出齐时,实施保护性喷雾。将除草剂直接喷于杂草茎叶,并注意行间定向喷雾,在喷雾器喷头处放置保护罩,喷头压低,顺垄喷于杂草,尽可能不使药液飞溅在玉米植株上。喷雾要周到,不重喷,不漏喷,不随意增加药量。3土

3、壤湿度及地温要求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杂草的作用关键是经过杂草幼芽和幼根的吸收,抑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致使杂草死亡。一定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提升杀草效果。如在用药时碰到连续干旱天气,除草效果会大大降低,应合适加大用药量4。土壤温度低不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要合适加大用药量。4施药技术现在,玉米田化学除草大多采取农用车喷雾,车速一定要慢,而且尽可能要匀速行驶,有风天不能喷施,以确保除草效果。另外,农药喷施需雾化良好。使用土壤处理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要求雾滴细、水量足、喷布均匀,才能在土壤表面形成药膜,从而抑制杂草幼芽出土。喷布不匀,杂草幼芽出土时遇不到药膜就没有效果。所以,用水量在800kg/hm

4、2以上,均匀喷布于地表;而使用茎叶处理剂,为了在杂草茎叶上形成足够浓度的药膜,使杂草中毒死亡,就要合适降低用水量,地用水量不超出500kg/hm2,换用雾化喷头,均匀喷布于杂草整个植株5-6。5注意药害选好品种,严格用药量,适时施用,避免漂移药害。如用20%百草枯水剂等灭生性除草剂除草时,对玉米保护不好,通常将草、苗一并杀死。若将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对玉米的药害严重,对杂草的防效却很差。反之,将茎叶处理剂用于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效果较差。另外,制种田和特种玉米田,对除草剂相对敏感,要降低用药量。6常见除草剂种类不一样防治对象除草剂种类不一样防治时间除草剂种类玉米出苗后至玉米3片叶以前除草。用

5、60%异丙?莠悬乳剂3000mL/hm2、63%乙?莠?滴封到秋悬乳剂3000mL/hm2。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除草剂品种全部含2,4-D丁酯乳油,不含2,4-D丁酯乳油的品种农民为了增加除草效果也会添加,势必造成2,4-D丁酯乳油的大量挥发,对周围果树、蔬菜将造成很大药害,对后期出苗的花生、大豆也会产生漂移药害。所以,要确保方圆1km以内没有经济作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以免造成漂移药害。7参考文件2庄炳彦,张建峰,王君玲,等.论渭北旱地春玉米田杂草化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和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215:113-115.3王少伟,由静.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J.当代农业,20216:24-25.4张吉福.玉米除草剂药害的成因及防治J.当代农业科技,202110:180.7刘维文,梁家尧.钦州市玉米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215:67-68.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