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19341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猗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年级五年级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设计理念: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

2、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

3、悍的古诗中, 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学生:积极交流。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 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二、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 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学生:简介王安石。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

4、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二)解诗题学生:理解“泊”的意思。 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 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二、读诗文,明诗意(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二)同桌交换意见。(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2、共同动手正音。学生: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出示课件作补充, 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

5、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间(ji 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6、我还。”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绿:吹绿、染绿。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 (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三、入诗境,悟诗情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

7、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 “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3、读中领悟诗情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

8、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四、总结学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 - 读诗文,明诗意 - 入诗境,悟诗情五、背诵、默写古诗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五、作业设计1、默写古诗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阅读链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

9、、端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 (ku ) 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l )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 其余至今仍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比武、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在民俗文化领域, 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们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1端午又称 _、_。2用“ _”画出端午节

10、的习俗内容。3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阅读链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 (ku ) 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l )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仍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比武、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在民俗文化领域, 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们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1端午又称 _、_。2用“ _”画出端午节的习俗内容。3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板书设计: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一水间归心似箭数重山恋乡思乡之情又绿何时还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