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19254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试重点复习资料一、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意义是什么?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商品价格上涨。(提倡钱货两清消费)供过于求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商品价格下跌。(提倡贷款消费)(2)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三、价格变动对

2、人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四、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1.调节生产。(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减少商品产量减少,供大于求时,则反。)2.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提供降价空间,在竞争中更具优势。)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五、影响消费的

3、因素是什么?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增长较快时,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增长越快;反则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又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可能性就会加大;反则反。社会总体消费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反则反。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也影响人们消费。六、恩格尔系数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

4、尔系数与消费关系: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七、消费心理影响消费是什么?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八、怎么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值内景性消费。过于节俭页是不可取的。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跟风随大流。要尽量避免情绪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

5、物质生活上的困难,获取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九、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十、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如果国家和

6、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共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共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十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是什么?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作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十二、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

7、展。各种经济所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三、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是什么?1. 活跃市场、方便人们生活。2. 增加就业。3. 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十四、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是什么?1.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十五、公司为什么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特有的,他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

8、成败。十六、企业兼并联合的意 是什么?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利用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十七、就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

9、面发展。十八、怎么样树立怎样的择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十九、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二十、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二十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1)效率是

10、公平的物质前提。(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十二、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1)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3)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二十三、财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A 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a 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

11、、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b 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 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人民生活有保障A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B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12、。二十四、依法纳税的意义是什么?(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 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3) 公民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4)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十五、市场调节的作用是什么?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生产竞争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十六、市场调节为什么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1)市场调节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各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1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二十六、为什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1)原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有哪些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2)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事后调节)二十七、问: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源配置是谁在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二十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鼓励先富,而后先富带后富)(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

14、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二十九、需要宏观调控的原因:(1) 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三十、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三十一、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是什么?(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十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