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18870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班级管理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一、名词解释1、班级: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2、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3、小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他(她)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小学班主任一般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中队

2、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帮助。4、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5、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二、简答题1、班级管理的过程(后面要扩展)()要素 ()环节 管理者:班主任 设计:结合管理实践的具体 情况进行创造型设计 管理对象: 全体班级成员、空间时间、班级活动 实施:付诸实践班级活动所利用的物质资源和设施 管理手段: 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各

3、种措施 评价:知道自己的管理活动究竟获得了什么结果2、班级管理的主要课题(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2)班级管理的对象(3)班级管理目标与任务(4)班级组织建设(5)班级日常管理(6)班级活动管理(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8)班级管理者的管理 (9)班级管理研究3、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a.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b.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c.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d.在写作中学习三、讨论题结合优秀小学班主任自述故事让我再来一次,回忆童年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并讨论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班级管理的意义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行动必须遵循班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受班级纪律的约束。学生在班级

4、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班级的活动和心理气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他们是通过在班级中的学校生活来学习将来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做事”的。因此,班级生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未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2、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学生正处在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自己: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做出判断。而班级为这两种认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学生对教师或班级的积极情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班级中和

5、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可亲。同时,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情绪平和、心情愉快。在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从而能更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同学之间也能互相探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因此,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不仅受制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而且受到班级环境和气氛的影响。第二章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一、名词解释1、社会性: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2、制度规范: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3、非正式群体:是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

6、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二、简答题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小学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它依据学校制度的规定建立起来,它是正式组织。作为学校组织的组成部分,它服从于学校组织的目标与规范,它的活动要为实现学校规定的任务服务。学校是以教育与教学为中心任务建立的,班级则是直接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单位。2、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认同是基础性工作)有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班主任、班委会、制度和纪律)由成人领导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物理、制度和精神层面即班风)3、少先队组织的特征: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4、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次要简答)联系:都是少

7、年儿童的正式组织,两者都有明晰的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有明确的目标与边界,两者的成员、教育者、教育对象相同。区别:它们分属相对独立的不同系统,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少先队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预备队,两者在组织目标、领导和制度、工作重点、工作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5、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选择)一致型、偏移型、冲突型6、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选择)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7、如何认识网络与班级管理的关系:(1.)网络是小学生的第三世界。 网络构成小学生相对“成人世界”、“儿童世界”的第三重世界。有“私密空间”、“去个性化”特征。他扩展了小学生交往的范围,满

8、足了小学生平等的需求,同时还搭建了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2)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教育价值为导向)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建立班级网页)8、儿童权利的内容:儿童权利的核心是:“儿童优先”。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小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地方。班级促进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帮助儿童继续学习和巩固儿童入学前所获得的社会规范(

9、家庭规范),同时还帮助儿童学习和实践新的规范(制度规范)。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生活通过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同学、老师是“镜子”),兴趣发展(“概括化”过程)和交往发展(“互动性重要他人”及同辈群体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2、谈谈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讨论根据括号中的进行拓展)积极影响(正向作用):1、能够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成长空间;2、常常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知识的重要来源;(“生活世界”的知识)3、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平等交往、道德感、美感)4、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起

10、着特殊的影响。(为儿童提供支持性和保护性环境,促使儿童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负向作用)也很明显。四、讨论调查题1、阅读小学班级生活案例我的班级,讨论班级、小学生的生活、与小学生的发展的关系;2、调查小学中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班级管理的情况。填空: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日内瓦儿童宣言是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的权利正式承认。儿童权利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国际组织的形式对儿童的权利加以肯定。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一、名词解释1

11、、目标:在人们的行动之前,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的某种设想或预计要得到的结果。目标有预期性、指向性和主体性。2、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3、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二、简答题1、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要以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为指导(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要有明确、具体和可行的目标 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要严谨、完整要有创意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有哪些?导向作

12、用、聚合作用、激励作用3、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1)评价的诊断作用(诊断性评价)(2)评价的反馈作用(3)评价的促进作用(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知耻而后勇”,“再接再厉”)4、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 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5、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有哪些?发展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总目标、子目标、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6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三、论述题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依据。一、管理思想

13、依据: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常见的管理思想有两种:一是以组织的存在为出发点。二是以组织中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正确的管理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二、班级实际情况依据(1)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2)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总目标、子目标、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四、讨论题1、结合昆虫迷产生的效应或以人为本的马艳案例,讨论班主任

14、开展班级管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2、认真观看魏书生班级管理民主化视频,讨论魏书生是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指导思想的。填空:总结: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灵魂,是贯穿班级管理全过程的“红线”,在班级管理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班级管理者都要牢牢把握班级管理目标这个中心。第四章小学班级组织建设一、名词解释1、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指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2、组织规范:指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3、班集体: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二、简答题1、班级组织建设的性质:班级

15、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组织有两层意思:一是静态的组织结构,二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要把一个随机组合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需要在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组织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2、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从静态方面看,班级组织建设就是建立起班级组织的架构,包括组织目标、组织规范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从动态方面看,就是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凝聚为一个组织,在进而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集体。3、组织规范的功能:协调、保护、塑造、警示等作用P984、当代人素养的四个学会:(1)学会求知 (2)学会理解(3)学会共处 (4)学会发展5、班集体形成的过程:1、初建班集体阶段从班级到组织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从初建组织到稳定组织3、班集体建成阶段从一般组织到集体6、班集体的特征: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4、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7、班集体建设的原则:1、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民主性原则4、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