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18870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周散氏盘记录土地纠纷(三)天鸡尊更被民众看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掐丝珐琅天鸡尊是另一件引人注目的宝物。有意思的是,这尊宝物虽未被列入学者评出的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却成功入选民众心目中的“十大国宝”。体现乾隆时期精湛工艺掐丝珐琅天鸡尊为18世纪后期文物,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高25.8厘米,宽9厘米,最长处21厘米,重约3535克。天鸡尊整器以红铜作胎体,以浅绿和蓝色为地,满饰各式羽纹,腹饰兽面纹,喇叭式尊口饰拐子龙和缠枝花卉,纹饰多呈图案式。双足蹲在车轴上,以内卷的尾羽和镂制的车轮为座,器形庄重,釉色鲜艳明丽。天鸡尊的鸡首和双轮的造型、金工,均是观赏的重点。天鸡作立身翘首状

2、,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天鸡脖颈及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却是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掐丝珐琅天鸡尊就属器形优美,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珐琅器少为世人所见掐丝珐琅,俗称为“景泰蓝”,其技术大约于公元13世纪末经阿拉伯传入中国。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先以红铜制胎,用细而薄的铜丝掐成花

3、纹轮廓线,焊接在铜胎上,再填入以石英、长石、硼砂等矿物质配制的各色珐琅釉料,入窑烘烧,重复多次,直到器表覆盖的珐琅釉达到适当厚度,再经磨光、镀金,最后方为掐丝珐琅成品。 画珐琅,又称“洋瓷”,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欧洲,大约17世纪初由西方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18世纪以后。其制作方法是:在胎上挂釉后,再根据图案设计的色彩,在底釉上描绘花纹图案,再入窑经高温焙炼,出窑后经磨光、镀金即为成品。因其富有绘画趣味,故又称之为“珐琅画”。明清时期珐琅器一直为皇家垄断生产,制作用料讲究,工艺复杂,成品胎壁厚重、器型规整、色泽浓郁沉着,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据传,珐琅器本为宫中秘藏,过去很少为世人所见,现在也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单位比较集中收藏。著名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