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18345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探究麻柳镇青岩小学 赵功祥 薛远鹏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近一年来,我组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下面我将结合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就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几个策略,谈谈我们的认识。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愿互动。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要较好地实现情感互动,需要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激活,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

2、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反之,如果师生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根本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学生甚至放弃学习,这样的例子是屡见不鲜。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没有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很多名师在上课之前都非常注意与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互动,建立和谐、民主、活跃的心理气氛,为师生互动教学奠定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基础,唯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师生才能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

3、学生才可能大胆的发表见解,才敢于积极配合,与教师愿意互动交流。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师生想互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教学中组织学习材料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活泼形象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更大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整合教材,把学习面积的计算科学地变为可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先让学生集体看图猜想,估计出圆的面积介于

4、4乘r平方与3乘r的平方之间,也就是说圆的面积是r的平方的3倍多一些。接着用转化的思想,引导小组动手操作,用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方法,把圆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结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提出供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的内容,学生则通过亲自参与教学而获取知识,接着让学生动手创造性地举一反三地把圆转化成三角形,学生又从另一个角度推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教师把这节课真正的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 三、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让师生能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但教师处于主导地

5、位,发挥主要作用。成功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无不闪烁着教师智慧与创造的光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方案。主要包括互动问题的确定,互动形式的选择,课件和板书的配合,应对各种可能状况的预案。其次是实施过程的艺术调控。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释惑解疑”;或者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推波助澜”把讨论引向深入;或者对不同的意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供学生参考;或者对漫无边际、偏离主题的发言,运用幽默的语言予以限制;或者遇到意见冲突情况,巧妙地进行化解。再次是结束时的讲评和总结。对互动的成果,尤其是对阐述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概括;对提出的问题给予有说服力的科学说明;对还未能说

6、明的问题留待课后师生继续探讨;对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勉励。总之,教师驾驭和调控课堂教学互动的能力越强,师生互动的效果就越好,伴随而来的师生共同分享的愉悦感就越强烈。四、创造多向交流活动,让师生巧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数学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序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野,从而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针对教材内容,适时开放时空,创造多向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在互动中切实体验知识的生成性,从而发展学生的

7、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猜测、质疑、争论,形成积极有效、高质的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不断的飞跃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多方面的交流,交往以及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使实现自身发展,达到有效创新的目的。五、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师生爱互动。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理解和认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肯定,这种欲望正是他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这时老师积极的评价表扬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8、。教师的课堂评价就要善于用激励性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老师要抓住时机多表扬学生,给学生一个佩服、满意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美“你观察得真仔细”,一声真诚的劝告:“做题可要细心,不要被它糊弄哟!”都会使学生久久不忘,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积极投入学习中。除了语言表扬,低年级学生还可采用奖小红花,奖五角星等形式,可以极大鼓舞学生,使他们有信心,有意志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参与意识更强,积极性更高,学习质量、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只有评价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课堂的气氛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真正的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形成。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创造多向交流活动,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