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18244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文中错别字。(3分) 改革开放30余年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在这个进程中,雷锋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进步的脚步,始终是社会道德进步的标尺。尽管历经岁月的冲刷,雷锋这个名字背后的真、善、美精神内hn仍不失为我们现代人道德行为规范的楷模。楷模 内 hn 改 2.按要求填空。(6分)面对离别之苦,苏轼

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发出了“ , ”的祝愿;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以“ , ”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表示了对友人的慰勉,也表达了自己乐观豁达的胸怀。古诗给我们以人生启迪。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中 “ , ”两句以高度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发出了“ , ”的浩然长叹。与朱元思书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抒发了作者吴均淡泊名利意欲归隐的情怀。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的句子(连续两句)。 ,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

3、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D.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4.名著导读。(2分)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 船长乘坐 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5.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从杂志社或读者方面任选其一个角度对其含义加以简洁的说明。(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 题。(一)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6结

4、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二)【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

5、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就傅:跟随老师。为:是。非常:不寻常。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余幼时即嗜学 嗜: 俟其欣悦 俟: 日数千言不肯休 日: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去: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

6、现代汉语。(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9.简答题。(4分) 乙文中的老师评价戴震“此非常儿也”,少年戴震有何非常之举?(2分) 联系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态度和从师方式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8题。(一)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李云迪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

7、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

8、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送别的那

9、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

10、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选自读者2011年第3期)1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11. 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3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12. 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3. 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加点词语“笨拙”的理解。(4分)(1)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2)正在大家焦急之时

11、,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14.选文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4分)(二)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

12、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

13、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C】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