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17603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校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设计说明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 甲方提供的松蓢学校扩建工程设计招标文件1.2. 甲方提供的市建立用地规划许可证深规土许BH-2008-0052号1.3. 甲方提供的光明新区开展和财政局关于新区松蓢学校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深光发财2014468号1.4. 甲方提供的用地周边道路规划图1.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005-07-01实施1.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 99-86 1987版1.7. 宿舍建筑设计规GJ 36-20051.8.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1.9. 市普通中小学校建立标准指引深发改200722351.10.

2、市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2012年版1.11. 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1.12.市光明新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1.13.光明新区全面实施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方法试行1.14. 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及规定二、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市光明新区,位于公明办事处松蓢社区,富利路与志康路交界处,工程交通较为便利,为学生的上学和教师的出行提供了较便利的交通条件。2.2. 用地及周边现状 用地东侧为城市次干道,南侧为城市支路。地块东侧为工业区;南侧为居住区;北侧及西侧为公园。场地东北侧略高,西南侧较为平坦,场地高差约为3米左右。场地一栋18班的教学楼需保存。2.3

3、. 工程概述建筑用地面积为32660.48平方米,为多层建筑,容积率为0.86。三、规划理念3.1. 以人为本 学校建筑设计从学生全面开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创造生活化、人情化的互动交流型学习空间。 3.2. 生态环保 新型学校设计的重要思路是尽可能的把学校作为小的生态系统,以此作为契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中去。3.3. 多元化空间 建筑设计中重视环境对学生身心安康与情操的隐性影响,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让校园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松蓢学校的目标在于创造一个利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网络之间交流的多功能绿色教学空间。建筑顺应不同的空间性质采取丰富灵活的造型

4、手法,创造一种既反映现代教学文化又表达国际人文色彩的新型校园。四、总体规划布局1.1塑造良好周边界面形象。设计首先考虑周边界面的城市形象打造,确立一种与城市空间对话的形态。东侧界面:由于东侧为城市次干道,噪音较大,规划建筑作适当的退让,设计了学习广场和运动场,形成一个整体大广场,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保障校园教学的安静环境。南侧界面:通过建筑两侧首层架空和中间连接局部退让及两层架空,形成通透的空间渗透关系。西侧、北侧界面:整个大广场通过空间渗透,与西侧的公园产生景观资源的共生。1.2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结合场地高差,以减少土方开发量。场地东北角为荔枝林,标高为17.019.0左右,地势起伏有高差;

5、将运动场设置在东北角。西南角较为平坦,标高为15.0左右。学校建筑群设置在西侧,土方量开挖小。利用合理场地的高差,减少土方开发量,节省投资本钱。1.3合理布局功能分区 生活区为教师宿舍、食堂,设于场地西北角,临近北面公园,为教师创造了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小学部和初中部,处于地块西侧中间最安静位置。办公楼及实验楼设于场地南侧,靠近校园主入口,通过弧形连廊可直达教学各个区域。三大区通过弧形连廊联系,整个功能分区明确,动静清楚。1.4塑造特色校园,创造活力校园。 活力元素1:规划形态“书是开启智慧大门之金钥匙。把“书之钥匙的概念引入到设计中来,结合平面功能及空间布局,整体形态表达了“钥匙为主题理念,

6、表达校园所独特的积极时代感和人文气息。活力元素2:弧形连廊弧形连廊把场地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东区为运动休闲区,西区为教学区、生活区。整个功能分区,连系密切,动静清楚。形成校园弧形功能轴线,贯穿整个校园。活力元素3:书形线条书形线条被巧妙运用到建筑造型上,结合通透的玻璃,及局部百叶点缀,形成建筑体块虚实的丰富变化,动感刻绘出建筑简洁而高雅、庄重而活泼的形象。表达校园是一个高雅庄重、活泼浪漫于一身的教育天堂。活力元素4:学习广场学习广场,结合场地高差,以“书梯为主题,生成阶梯状的绿化景观,创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带。学生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读会、英语沙龙、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等都可以在学习广场举行。1.

7、5利用规划道路,合理设置主次出入口,躲避学校外部、部的车流人流的穿插。场地东侧为工业区,南侧为商住区,西侧及北侧为公园,主要学生生源从南侧来,故将人行主入口设于场地南侧。师生通过入口广场,从架空层及弧形连廊分散进入教学区,有利于人行疏散分流。人行次入口设于场地东侧,师生也可以进到“学习广场,通过景观“活力元素引导到各个教学区。车行主入口设于南侧,避开次干道的过多的车流量,与人行主入口分开,实行人车分流。通过规划方案总体构思、建筑功能和造型设计,缔造出以人为本、与周围环境要素融洽的现代根底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到“交流的快乐,让学校成为感知学习生活、自由与多样性的有趣场所!五、建筑节能5.1.

8、 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市实施细则SZJG-200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GB 50176-9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5.2. 节能分析 (1)、在校园适当的位置架设风力发电设备,学校宿舍楼、食堂均安装太阳能热水设备。(2)、建筑体量穿插错落布置,营造各种中庭及架空绿化,加强空气的自然流通效果。(3)、建筑屋顶考虑顶层绿化,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4)、在教室南向立面设置面向西南的遮阳板,防止直射到教室,起到隔热、过滤光线、防止眩光的效果,同时,可解决空调室外机位的设置问题。(5)、建筑整体正南北布局,解决自然通风

9、采光、遮阳,隔热,可节约日常使用开支。(6)、地下空间,自然通风、采光较好,经济节能。六、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定JGJ50-2001执行。设置无障碍通路及各项无障碍设施。6.1在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中,人行道的各种路口设缘石坡道,并设置盲道。6.2建筑入口设置了坡度为1:12的无障碍坡道坡道,坡面平整,选用不光滑的饰面材料。6.3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处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地沟及雨水井选用滤水箅子孔的宽度小于15mm的成品。6.4公共走道及人行道路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度。6.5公共入口室外地面及台阶踏面平

10、整,外饰面选用遇水不滑的地面材料。6.6建筑部设置供残疾人使用扶手、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等无障碍设施。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技术总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总建立用地面积32660.48 3总建筑面积30298 其中1、已建局部3404 2、扩建局部26894 总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8219 其中1、已建小学教学楼2801 已建局部2、已建架空层603 3、小学教学楼3662 扩建局部4、初中教学楼5179 5、阶梯教室577 6、风雨操场2325 7、办公楼2201 8、实验楼4753 9、宿舍及食堂3968 10、架空层2150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079 其中地下室2079 4容积率0.8

11、6 其中规划容积率0.78 核增容积率0.08 5建筑密度29.56%6绿地率35.00%7停车位42 第二节、 构造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国家及地方现行设计规、规程:1.1. 建筑构造荷载规 GB50009-20121.2.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1.3. 建筑构造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1.4. 建筑抗震设计规 GB50011-20101.5. 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 JGJ3-20101.6. 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 (DBJ 15-92-2013)1.7. 混凝土构造设计规 GB50010-2010 1.8. 建筑地基根底设计规

12、 GB50007-20111.9. 建筑桩基技术规 JGJ 94-20081.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J108-20021.1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 GB50038-2005及相关政府批文1.12. 省地基根底规。DBJ15-31-20031.13. 钢构造设计规GBJ 50017-2003二、主要技术标准2.1本工程的构造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构造平安等级为二级。2.2场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抗震等级:框架按二级。2.3地基根底设计等级按乙级。2.4根本风压0.7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取B

13、类。三、主体构造 3.1小学教学楼五层,高度为19.80m,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根据使用功能及经济性,柱网尺寸主要为7.8m9.0m。3.2 宿舍/食堂六层,高度为23.4m, 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根据使用功能及经济性,柱网尺寸主要为7.2m8.3m。3.3 初中教学楼、实验楼六层,高度为23.40m,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根据使用功能及经济性,柱网尺寸主要为7.8m9.0m。3.4阶梯教室及篮球场馆大空间构造,拟采用预应力构造。3.5楼盖形式均采用有梁板组成的肋形楼盖。3.6由于建筑的建筑群的体型复杂,设置两道抗震缝,规则平面较长时不设伸缩缝,采用后浇带,间距30m左右

14、,解决砼早期收缩问题,来满足使用功能及合理受力。四、砌体填充墙填充墙采用粘土空心砖或加气砼等轻质砌体。五、地下停车库地下车库的人防抗力等级待相关的职能局部确定后再做具体设计。六、根底根据本建筑的构造情况,参考现有建筑情况,根底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根底,具体根底形式待地质勘探完成后再定。第三节、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10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GB50015-20032009年版1.3室外给水设计规 GB50013-20062014年版1.4室外排水设计规 GB50014-20061.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 GB17051-19971.6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6-2006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 GB50084-20012005年版1.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GB50140-20051.9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 CJJ110-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