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175706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生疏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变化。【学问梳理】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展作物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南方植棉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进展边疆农业显著进步北宋末年人口超过一亿。边疆农业户口增长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1、农业的进展表现影响耕种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构造消灭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构造有肯定突破行业成就作用制瓷业宋朝:五大名窑汝、哥、定、官、钧;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矿冶业印刷业纺织业成为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

2、都城东京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宋元时期进展快速,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的进展。毕昇制造活字印刷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工具。2、手工业的进展二、商业和城市的富强1、商业:(1) 贸易:面对群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官方设榷场进展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 跃。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格外富强,外贸税收成为宋元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2) 货币: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剧增;北宋消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 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4) 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2、城市:(1) 北

3、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市场活泼,消遣活动丰富多彩;(2) 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华美贵重之城”;(3)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4)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加。3、从两汉到宋元我国对外交往的特点(1) 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陆路;唐海陆并举;宋元海路。(2) 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着眼于加强友好往来。(3) 海外贸易伴随着文化沟通:西方商人给中国带来宗教;中国四大制造等科技也相继西传。东学西传(4) 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形成。三、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1) 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靠明显。(3) 北宋

4、灭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2、影响(1) 经济上: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2) 交通上:为将南方财赋顺当北运,元朝重开通大水道,开拓长途海运航线。(3) 文化上: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实行南北分卷制度。自南宋起, 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四、社会的变化1、表现:(1) 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面对全社会开放,强调公正竞争;平民家庭进入政坛,给 政治增加活力;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2)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公平:贱民数量削减,奴婢更多来自雇佣;无地农民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5、;(3) 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掌握:土地买卖、典当根本不受政府干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百姓迁移住宅,更换职业更自由。2、缘由:1经济的进展;2世家大族的衰落;3科举制的实行。【学问稳固】 12023辽宁沈阳三模5元文宗在位时,权臣铁木迭儿提出应由官府“发舟十纲,专营市舶”,但其建议未被承受。元代实行“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进展。这说明元代A贸易政策相对开放B没有正式的海关制度C重视传统朝贡体系D对地方的掌握力缺乏 22023福建南平二模4秦汉两代都城连续沿黄河线作东西向运动,隋唐至五代北宋虽仍立国于黄河流域。但两宋政治中心开头离开黄河流城沿水道作南北向运动

6、,完成了中国都城进展史从黄河时代向水道时代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疆城扩大和国家统一B部落制服与民族融合C政治经济的调整变动D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32023河北张家口二模4图 1、图 2 是两宋时期历史演化形势示意图。据此推知图 1 北宋的三边关系示意图图 2 南宋的三边关系示意图A南方文化兴盛促使政治中心南移B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导致南北对峙 C文化中心区域逐步由北向南转移D经济重心南移缓和民族政权冲突 42023江苏徐州高三 5 月考前模拟4以下图是宋代书院分布图,图中数字代表各省书院的数量。据此图可知A文化教育受地理条件制约B文化中心随经济中心南移C儒学信仰体系重建促进教育进展D书院进展

7、转变官学主导教育局面 52023山东济南高三十一校 4 月联考4从中国家谱进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渐渐丧失。编 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B社会阶层流淌性增加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 62023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 月联考4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选择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

8、在强调宋代 A理学思想成熟 B商品经济富强C社会阶层流淌 D女性地位提高72023.6浙江高考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需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进展快速C朝廷打算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标准治理海外贸易 82023.1浙江高考4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把戏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92023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

9、5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伴计形象。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这说明,北宋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城市经济富强C坊市格局已被打破D自然经济瓦解 102023辽宁丹东二模4宋政府规定,在蜀盐区煮井大为监,小为井,“监则官掌,井则土民干如其数输课,听佳旁境贩卖,唯不得出川峡” 这说明宋代 A民间制盐业得到政府的支持B国食盐资源短缺而强化治理 C蜀盐的产销根本由政府掌握D食盐产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112023北京通州区一模4图1 为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对图中人口变化趋势及其缘由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图

10、 1秦朝统一,幅员扩大,使中国人口消灭了第一个顶峰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人口进展处于低值期辽宋夏金时期,户籍混乱等缘由,导致人口统计数字误差较大明清以来,高产作物的引进,促使实际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ABCD122023辽宁高考适应性测试4北宋中期,欧阳修上书对当时的茶盐禁榷制度建言: “为今议者,方欲夺商之利,一归于公上而专之欲专而反损”,“夫欲格外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假设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今为国之利多者,茶与盐耳”。他主见A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B转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对商人茶盐经营的限制D加强对茶盐经营的治理 132023辽宁高考适应性测试3水碾硙是利用水

11、力碾磨谷物的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唐玄宗曾派人毁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硙,严令“凡水有浇灌者,碾硙不得与争其利”;宋真宗也令“毁官水硙三所”,保证京师漕运畅通。据此可知 A唐宋统治者对水碾硙的推广持否认态度B唐宋官府垄断水碾硙业以获得巨额利润C水碾硙业的进展需要官府的引导与标准D水碾硙业的进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142023安徽江南十校二模7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 13 万至 31 万贯,10 世纪晚期到达 88 万贯,到了 11 世纪高达 183 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曾出访辽国的苏辙说过:“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宋朝纸币的使用 A是封建社会商

12、品经济长期进展的必定结果B主要因向辽国输出铜钱导致供给紧急所致C促使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流通币种D解决了北宋中期“三冗”导致的财政困难152023辽宁高三高考调研考试4结合图 1 指出北宋选择定都开封的主要缘由图 1A山河险阻,利于防范B经济兴旺,商业富强C人文渊薮,历史名城D水路通达,漕运便利512023辽宁大连二模1914 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 充。这种状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动身, 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非洲东北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

13、登州等港口动身, 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 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转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摘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阀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 15 至 17 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该民俗活动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敬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涵性社会进展供给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其承载的观看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学问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才智的结晶。“送王船” 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相关报道-引自央广网 2023 年 12 月 17 日(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种状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的缘由。6 分(2)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中外文明进展和人类进步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