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17420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郭毅芳孙栋。 (1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反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于政府自身行政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政府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诚信度才能具备一定的信用能力,公众依据政府的信用能力对政府表现持相应程度的信任。立足于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际问题,对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作风轻浮、政策随意及腐败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公众参与监督、政策制定体制化、官员诚信教育及监督问责机制等对策方面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政府公信

2、力;政府责任;公众监督;诚信体系 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增强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且是实现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增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的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征得公众的信任,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

3、目前,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滥用权力,失信于民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赤字”,提升政府公信力迫在眉睫。 1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分析 11政府责任感淡薄 从广义上来解释,凡是涉及到资源和权力分配的领域都属于政治领域。然而在政治领域,政府在公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政府的责任意识则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一旦政府权力实施不当,忽视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既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具备强有力的“权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责任意识既体现出现代文明政府

4、的特色,同时也是新时代对政府的要求。那么如何认真执行政府职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行为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面貌。不当的政府行为造成的后果将是失去民心。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不作为事件屡见不鲜;某些基层行政单位对于公众的诉求不闻不问,甚至暴力行政,在其位不谋其政,同级别单位之间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扯皮,出了问题无人管,使人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今年三月,农民彭公林因购买假水稻种子损失惨重,尽管拿到了政府的鉴定结果,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培训而最终上吊自杀,审视这起因假种子酿成的悲剧,更多的是对推诿扯

5、皮机关作风的无声指控,以上行为造成民众对官员的素质不信任,严重影响政府整体的公信力。 12工作作风轻浮 伴随着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政府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民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认真贯彻“八荣八耻”,以人民利益为首,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才会赢得民心,并得到政权的巩固。政绩不是数字,不是高楼和形象工程,只有让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和民主才是政府的政绩。“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固”。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山东省临沭县政府因涉及一宗租赁合同纠纷,该县公安局、国资局、财政局、经委等部门竟然集体为县政府出具伪证。这将严

6、重威胁到政府的公信力。也有某些政府单位片面追求“政绩”和经济绩效,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不顾民力和财力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绩效,将政府的注意力和资源全部投注于对经济绩效的追求,而弃民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不顾;“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愿”、“被代表”等“被”话语的日渐流行正是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质疑,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说:“每一个被“故事的发生,无不与利益紧密挂钩”,“经济利益,江苏发生的“被小康”事件,则是当地领导干部为获得晋升的机会而赋予公众“富裕”。如此等等,得了一己私利却损了公众心目中政府的形象,长此以往,政府公信力将无从谈起。 13行

7、政政策随意 行政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依然存在,一些行政单位满足于自身“居庙堂之高”的权威感,随意制定修改变更行政政策,致使政策缺乏稳定性、统一性、连贯性,尤其表现在后任政府不对前任政府制定的政策、决策负责。为了争取到更好的投资环境,某些政府凭空许下“妙语连珠”的承诺,比如承诺给土地使用权补偿、给三年免税待遇等等,把投资环境描绘得天花乱坠,但是投资商来了以后政府就自圆其说,根本无法兑现诺言。引资中介人状告政府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早有发生。在政策制定方面,以“人制”代替“法制”,行政依据、决策程度、行政结果透明化、公开化不够,对于政策的制定缺少统一的制度规定,导致一些政策“人走茶凉”,在执

8、行上出现间断,政策执行的后果无人评估,使公众无法对政府的政策作出正确稳定的预期,使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削弱。 14行政人员腐败现象存在 行政人员作为政府行政政策的执行主体,其一言一行在公众眼里即代表着政府的意愿,直接影响政府的外在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市场的开放性、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一些政府行政人员利用权力在制定政策和决策中“设租”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让行政命令更容易代替行政政策。“行政裁量权”的不恰当设定,使得“寻求政府官员干预来解决问题”仍是某些社会主体(企业或个人)取得竞争优势和满足利益的主要手段,从而也为“设租”提供了可能性,为“寻租”提供了市场空间。“

9、权力设租”的结果是“权力寻租”,这将直接破坏政府公信力。一些行政人员以政府工作人员自居,自认为身份高人一等,不把公众放在眼里,“老子天下第一”的“土皇帝”心理严重,近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O件典型案件,平均每个案件涉及金额550多万,涉及地(厅)级官员57人。如此数据,政府公信力在公众心目中已大打折扣。 在我国,由于“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利制约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民主意识相对淡薄,腐败现象犹存,信用体系缺失等原因使得政府公信力日渐下降,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强化政府的合法性,提升政府的凝聚力,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维护社

10、会体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政府公信力我们应提出新对策,拓展新思路。 2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的几点思考 21优化决策信息沟通渠道。增强民众的参与 政府的公信力来源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满意程度。如果要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那么,政府应当依法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并切实落实到位,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并使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透明。增加民众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比率,不仅体现民主思想,更能体现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需要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才能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避免了政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优化政府和民

11、众的沟通渠道,扩大民众参与力度和监督治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了,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和力度是完善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政信任,这样的政治才稳定巩固。让民众充分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满足民众最迫切的社会需要,增加政府政策的优势,才能扩大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只有民众对政府政策、行为结果的高度满意和认可,才是政府最大的政绩。 22加强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建设。保持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科学性是政策的生命,也是能够维持其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决策科学化,才能保持这些政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才能减少阻力,为其顺利实行提供必要的基础,为其保持稳定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政策多变必然失信于民,而

12、政策之所以多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本身不科学。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和加强科学决策的制度化建设,如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增加公共政策的稳定性,降低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特别是要加强不同方面政策的相互照应与新旧政策之问的合理衔接,使得整个政策系统保持较好的协同性完整性,这样公众才能形成合理的预期,从而提高对政府的信任度。 23加强行政人员诚信教育。构建政府诚信体系 行政人员是政府的构成个体,每一个个体信用缺失的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政府应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诚信教育

13、,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才”,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构建政府诚信体系,对公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宣传。强化教育政府官员的信用与责任意识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根源就是政府官员缺乏 责任和诚信意识,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理念,因而,提升政府公信力首要的是加强政府官员的诚信教育,提高政府整体人员的诚信理念,从思想上纠正问题。积极倡导和加强政府官员的信用教育与宣传,培养政府官员的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这不仅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政府官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民众和政府的和谐发展。完善政府失信的惩戒机制,

14、由于对政府信用缺失者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及手段,造成了政府官员信用 意识的普遍淡薄。因此,建立刚性的政府失信惩戒机制,如把政府官员的失信行为作为其政绩评价、官职升迁的重要依据。 24完善政策监督问责体制。依法行政 保持政府监督体系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优化政府决策的监督系统是确保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方法。公正、严谨、有力的监督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政府政策有效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民众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保证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对危机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了民众对政策落实的疑虑和担忧。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和中心环节

15、。政府向民众负责受民众监督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这就需要政府及时疏通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的反应渠道,建立起健全的社会监督网络,完善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的监督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及时追究责任既保证政府权力受到限翩,政府的行为受到监督,又保证政府行为的结果受到问责机制的制约。青海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赵启中指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依法行政,政府在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时,执行的好,就能赢得民心,政策执行的不到位,就会削弱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政府的凝聚力就会减弱,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政府诚信体系建设要把依法行政作重中之重,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抓好绩效管理,强化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诚信服务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浅析政府公信力提升 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及其提升研究 论文 政府公信力及其提升研究 浅析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浅析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加强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打造政府公信力(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