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3.星星变奏曲研讨课教案18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17274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3.星星变奏曲研讨课教案18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3.星星变奏曲研讨课教案18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3.星星变奏曲研讨课教案18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3.星星变奏曲研讨课教案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阅读3.星星变奏曲研讨课教案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朦胧诗,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2.揣摩语言,品味朦胧诗语言的丰富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难点重点1.揣摩诗歌语言,品味朦胧诗语言的丰富内涵。难点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一、导入(多媒体展示浩渺星空的图片并配乐天空之城)请同学们诗意地描述星空画面和聆听音乐的联想。(指名说)的确,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

2、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歌。二、读诗1.学生结合朗读经验,自读一遍诗歌,讨论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节奏、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作好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下面请大家推荐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听完之后要说出这位同学哪里读的最好,哪里读的最有特色。指名读。朗读交流1、你打算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个小节?2、如果你准备配乐朗诵的话,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预设:第一小节:温情、浪漫、憧憬 舒缓一些 第二小节:寒冷、凄苦、凝重 中速稍慢(指名点评)2.学生观看朗诵视频。讨论明确诗歌的朗读基调:深沉而热烈,朗读的节奏缓慢有力,诗歌结尾则要有饱满

3、的激情。注意把握好反问句式、关键词语的停顿和重音。含蓄表现诗人对光明的苦苦思索和不懈追求。齐读: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然后比较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有什么异同。第一节的前四行由“如果”引领的这一条件句,构成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以后十二行,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但它的后十二行由上节的肯定式,变为“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小结:诗的上下两节结构对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很明显上下两

4、节的意境、情感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形如同音乐的变奏曲。三、品诗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诗歌,在第一小节、第二小节分别圈划出诗人描绘的意象,想象这些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第一小节:物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 意境:甜蜜、温馨、温情、浪漫、自由幸福、充满生机、追求光明 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热烈向往 第二小节:物象:夜、冰雪、苦难的诗、颤抖的星星、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星等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强烈否定。小结:全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

5、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出示诗人简介,写作背景: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星星变奏曲便是江河的处女作。朦胧诗派: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有一些话不可说,有一些话不能说,所以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对现实进行反思,只能借助

6、含蓄的诗歌语言来表达,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河等。过渡:诗中的哪些诗句能体现出朦胧诗的语言特点。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说。预设1.活动一:寻美点读第一节里自己喜欢的诗句,向同学推荐,结合具体词语谈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在切磋中提高鉴赏水平。如“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用形象的比喻表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蜜蜂酿造

7、出来的蜜一样甜。如“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借夜晚的宁静、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以温柔和梦的美好感觉,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如“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先运用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后用通感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2.活动二:解疑难读第二节,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适当点拨。如“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表示在残酷、黑暗中失去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人独自燃烧来照亮黑暗的生活。“苦难的诗”指诗人在

8、黑暗的社会现实中谱写自己的悲惨的人生。“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描绘星星将要坠落、使人害怕的情景,表达令人忧心忡忡的感觉。“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暗示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指残酷的社会无情地摧残着地上的生命,使这些小生命像星星一样地陨落。四、悟诗诗中多次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星星象征了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总结:世界是不完美的,完美的世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正视现实的不完美,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学会在自己陷入黑暗的痛苦时,有勇气给自己的星星点灯。 五、思考探究与实践:星星因为它遥不可及,我们就对它抱有无限的遐思;因为它的明亮而美丽。人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别剪断了你想象的翅膀啊!请以“星星”为题写一段话将你的想象展示出来。六、板书设计星星变奏曲江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