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17175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别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标准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

2、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别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平安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别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即按照技术导那么一的第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根本上不再发生度斜角裂缝

3、,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我公司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别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

4、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本钱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本钱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那么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

5、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本钱而无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

6、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拟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别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良(否那么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良,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别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只),特别是对于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