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的意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16690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稷下学宫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稷下学宫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稷下学宫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稷下学宫的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意义秦朝设有七十员博士官的制度,据说是沿用了 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 而且,秦的著名博士叔孙通(为汉朝制订朝礼,朝礼制定后, 刘邦曾经说: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就号称“稷下生”。稷下学宫本身有很多功能:其成员即可以充当政府的智囊团,又著书 立说进行学术研究,由于广收门徒,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是 一所非常成功的大学。战国时期,三晋纷乱,楚则保守落后,秦虽是新兴, 文化未盛,齐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而中国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 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 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再如 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盛行,并且 是中医学的理

2、论基础;此外还有在汉朝早年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历时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 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编辑本段历史地位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稷下学宫完全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齐桓公(田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 之号,招致贤人尊宠之”(徐干中论亡国)。齐桓公田午是田齐的 第二代国君,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稷下学宫即创建于田齐 桓公执政时期。当时,由于田氏代齐的时间还不久,新生的封建政权有待 巩固,而人才又十分匮乏。于是桓公田午继承 齐国尊贤纳士的优良传统, 在齐

3、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建起了巍峨的学宫,稷下学宫遗址碑设大夫之号,招揽天下贤士。这时的稷下学宫尚属初创阶段。只是到了齐威王、宣王之际,随着 齐国国势的强盛,才得以充分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齐威王当政,在邹忌等人的辅佐下,采取革新政治、整顿吏治、发展 生产、繁荣经济、选贤任能、广开言路,扩建稷下学宫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措施,终于使齐最强于诸侯,稷下学宫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 展的新阶段。风俗通义穷通说:“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 稷下,尊宠之,若 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 咸作书刺世。”由此可见,稷下学宫在 齐威王时有了很大发展。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当时 齐国的综

4、合国力迅速壮大。齐宣王 在位期间,借助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心想称霸中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为 稷下学者提供优厚的物质与政治待遇,“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 屋”,政治上,授之“上大夫”之号,享受大夫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 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鼓励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吸 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天下贤士汇集于稷下。 这一时期的稷下学宫,在其辉煌的历程中,发展到最高峰。史记田敬 仲完世家说:“宣 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 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 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次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

5、议论,是以稷下学 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这即是说,继 齐威王时稷下学兴盛之后,齐宣王 时再度兴盛起来,而达到鼎盛时期。这种盛况,既是齐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产物,也是当权者重贤用士,思想开放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询议功能齐王向稷下学者咨询国事、天下事,使得稷下学者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也因此成为一个政治咨询中心。例如,淳于髡曾用隐语谏威王,使之戒“长夜之饮”,从消极悲观中振作起来,亲理国政,奋发图强;他又以 “微言”说齐相邹忌, 敦促其变法革新。齐宣王与 孟子曾多次讨论政事,探求统一天下的途径。 王斗曾直面 批评宣王“好马”、“好狗”、“好酒”,独不“好士”,直到宣王认错、改错为止,“举士五

6、人任官,齐国大治”(战国策齐策四)这些都显示了稷下学宫的政治功能。稷下学 者进言,齐王纳言,是稷下学宫作为政治咨询中心的一大特色。教育功能 学宫具有独特的教育特点。游学是其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 来稷下寻师求学;老师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即容许有学与教两个方面的充分自由。 这些游学方式的施行,就使学士们开阔了眼界,打破了私学界限,思想兼容并包,促 进了各种学说的发展和新学说的创立,大大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稷下学宫便成 为教育人才的中心。学术功能稷下学者总是针对当时的热点问题阐述政见。他们学识渊博,长于分析问 题,在表述上旁征博引,穷尽事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同时,由于稷下学 者学派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异,而会竞长论短,争论不已。 最终促进了稷下学宫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形成,使稷下成为当时发展学术、繁 荣学术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