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16561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料】【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练习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经典题)读图,完成13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解析第1题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第3题,因O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E点的时刻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

3、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北半球应为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日期可能为12月22日的18时。答案1.C2.A3.D(2012全国文综6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45题。4.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5.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解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昼长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知,该地此日昼长约为14小时。

4、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北冰洋沿岸位于高纬度地区,昼长远大于14小时,而位于中纬度的地中海沿岸最接近14小时。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和日落方向。日出和日落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答案4.B5.C(2015四川文综,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

5、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第6题。6.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涉及日出方位、日出时间、昼长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是4月5日,此日已经过了春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故A项错误;此时昼长长于12小时,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之前,故B项正确;此日太阳直射点已经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各地随纬度的增高昼长增长,青岛港的纬度高于广州,昼长应比广州长,故C项错误;此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青岛港比春分日的时间更接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正

6、午太阳高度比春分日时高,正午物影较春分日时短,故D项错误。答案B(2013四川文综,10)右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第7题。7.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解析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6月8日,当地地方时为12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正南方,当地地方时为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应来自西南方。答案D(2012安徽文综,31)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7、)。读图,完成第8题。8.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白昼最长,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而题中给的四个日期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答案C(2016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据此回答910题。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面积(m2)76.996.986.976.989.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 D

8、.华北平原10.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第10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答案9.A10.B(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112题。11.ab期

9、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1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1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第12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答案11.C12.D(2016南通一调)下图为海口市(20N)某中学操场旗杆杆影顶端位置某月两日的变化图,O点为旗杆位置。读图完成1314题

10、。13.根据题意,“某月”最有可能是()A.3月 B.6月C.9月 D.12月14.该月海口市()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昼长逐渐延长C.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D.有两次太阳直射解析第13题,读图,根据杆影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移动方位变化相反、杆影朝向与日出方向相反,可知图示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应是夏季。月初时有几日正午杆影朝北,说明直射点在20N以南,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直射点在20N以北。所以最可能是6月份,B对。第14题,海口市的纬度是20N,所以结合前面分析,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昼长增长,日出提前。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缩短,日出时刻推迟。所以海口市的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

11、迟,C对。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20N以北,正向南移,但未到20N纬线,所以该月海口只有一次直射,D错。答案13.B14.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2015南京盐城二模改编)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日6时40分左右,嫦娥五号测试飞行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下图为着陆时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中四点为二分二至)。当地球公转位置()A.由到时公转速度先快后慢B.由到时南京昼短夜长C.由到时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D.由到时西风带总体南移解析飞行器着陆时间为11月1日,为二分二至,可知为冬至、为秋分、为夏至、为

12、春分。由到公转越来越接近近日点,速度一直加快,A错。到是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南京昼短夜长,B对。到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海口位于北纬20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度,再减小,C错。到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气压带和风带也向南移,D正确。答案BD16.(2016宿迁三校学情调研)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甲地昼长为12小时,该地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昼,位于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丙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丁地夜长大于12小时,两地位于同一半球。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丙地和丁地。答案CD(2016南京六校

13、联考改编)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它能反映季节变化。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A.立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B.立夏我国各地正午的日影朝北C.立秋北温带各地区日出方向为东北D.立冬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昼18.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B.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C.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D.大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冬季解析第17题,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A错。立夏位于春分夏至之间,太阳大致直射16N,我国南海南部各地正

14、午的日影朝南,B错。立秋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北温带各地区日出方向为东北,C正确。立冬,太阳大致直射16S,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昼,D对。第18题,梅雨天气是在 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雨水时节大致是2月底,二者时间不符,A错。处暑时节大致是8月底,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是7月,B错。霜降时节大致是10月底,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C正确。大雪时节大致是12月初,属于冬初。D正确。答案17.CD18.CD(2016如东夏令营改编)下表为12月1日甲、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920题。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甲地5:1018:50乙地5:1019:5019.关于甲、乙两地的正确叙述有()A.甲乙两地时间相差半小时B.甲乙两地时间相差一小时C.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D.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20.两地同时日落的时间最可能是()A.6月1日前后 B.7月13日前后C.12月1日前后 D.1月12日前后解析第19题,12月,北半球是冬季,自南向北昼长缩短。根据表格时间,乙地昼长时间长;从纬度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北面。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出两地正午时间,甲地是北京时间12:00,乙地是北京时间12:30,甲、乙两地相差半小时。A正确。从经度看,甲地位于乙地东面,甲位于乙,东北方向,D正确。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