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16185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目标: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过程:一、了解价格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二、调价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

2、加价的菜。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请幼儿摆减法算式。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

3、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三、买菜算钱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2.幼儿买菜3.算两种菜的价格(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4.算还剩多少钱(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

4、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

5、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

6、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买菜大班数学活动教案2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菜市场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菜市场里各种各样的菜吸引着幼儿。我们班在区角开设了“贝贝菜场”这一区域,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场景”中,让孩子们了解菜市场的结构,体验买菜的快乐,感受菜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当促销员、理货员

7、,顾客,不喜欢当收银员,很显然孩子们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不会算账,对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概念模糊,于是我就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买菜。旨在创设一个“菜场买菜”的游戏情景,在多次去“菜场买菜”的过程中认识钱币,学会使用钱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买菜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买菜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目标: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掌握菜场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感受菜场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布置“

8、贝贝菜场”,货架上摆上各种菜,并标明价钱。2、20个1元、4个5元、2个10元仿真人民币,幼儿人手一份。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作业单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复习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看看袋袋里面装着什么?”师:“哇,好多钱!都有哪些钱啊?”(1元,5元,10元。)2、游戏:取钱老师发布号令,幼儿取相应的钱币。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钱的游戏:老师说多少钱,请小朋友快速从袋袋里取钱,取出后就举起来,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二、幼儿第一次买菜,探索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师:“小朋友,你们家的菜都是谁买的?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也来学做小当家,去菜场买菜。去菜场时,小朋友要注意什么?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到1号货架买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